第B06版:法治剧焦

直击青春现实话题 为受过伤的人发声

本文字数:1546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伤害会掩饰了花开,在人的心中留下一生的尖刺。《刺》以知名青年作家李尚龙的同名小说为原著改编。李尚龙曾在签售过程中亲眼目睹了一起校园事件,而当他指出这将为成长带来心理创伤的同时,那些学生们却觉得这只是一场打闹,于是作者以此作为素材进行创作,而主创团队更是前后8次深入全国各地调研,并建立了网络匿名通道,前后收集了30余万字的素材,在此基础之上邀请国内著名心理学专家协助指导,以专业严谨的态度进行创作,直击青春刺痛的现实话题。

《刺》

导演:潘戍午

编剧:苏阳  娄霄鹏

主演:苏青  李感  施诗  包文婧  庄茱淩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首播:2020-07-28

集数:16

单集片长:40分钟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了警官陈茜接到一起女性失踪事件的报案,经过与失踪人韩晓婷周边同事和朋友的接触,一桩十年前发生的校园欺凌案件逐渐浮出水面。十年前的一所高中里,发生在韩晓婷、刘涛、张蓓蕾等人之间的故事,友情与爱情,背叛与旁观,侮辱与损害……在韩晓婷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十年后,故事中的主人公因工作关系重新被命运捏合在一起,韩晓婷展开了复仇计划……

《刺》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故事,反映了校园、职场、网络中存在的暴力问题,用贴近生活的描写,为曾经受过伤的人们发声。

十年前的校园往事,三个被黑暗笼罩的女人,一个颠覆了几段人生的夜晚……校园、职场、网络暴力在一次绑架案中被残忍揭开。这是网剧《刺》冷峻的故事基调。《刺》以警察陈茜接到一起女性失踪案件为线索,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失踪者韩晓婷竟将一起惊人的“校园欺凌案”隐藏了十年之久。而她曾经的闺蜜、同学在她的心中埋下了一根难以愈合的“刺”,这根“刺”令四个女人各自失去了部分人生,并在黑暗中不断寻找救赎。

为了更真实地探究、展现“暴力”背后的缘起、经过,主创团队深入全国各地调研,并建立了网络匿名通道,收集真实的素材。在此基础上,主创团队还邀请两位高校的心理学专家,借鉴了其对五组曾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的长期追访,并在剧情中融入真实事件的底色。

例如在对众多案件的调查中,主创团队发现校园“欺凌”并非必然存在极致的外在摧残。大多施暴者均是未成年的孩子,所谓“欺凌”在他们看来只是恶作剧的一种,究其行为的根本,仅是“为什么你比我漂亮?”“为什么比我学习好?”等简单却扭曲的缘由。

因此在剧中,“施暴者”对韩晓婷的“欺凌”也是从扎自行车胎、砸水球等简单的行为开始,最后才升级到扇耳光、找人欺负她,“但这足以对这个年龄的女孩造成长期的心理摧残。剧中并没有过分强调扒衣服、录视频等夸张极致的行为,因为我们希望观众能感知到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近些年,不少影视作品都在关注校园欺凌(欺凌)、网络暴力等社会议题,但大多均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展现暴力对其人生造成的痛苦与毁灭。《刺》的故事不仅从受害者的角度展开,同时也细致刻画了“施暴者”和“旁观者”的人生经历。

校园欺凌的背后,不仅是学校或者社会的问题,同时也可能是家长的缺位。

在成长所遇到的挫折里,欺凌是个让人心痛的问题。家长不能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认为这个孩子道德优秀,更不能因为孩子开心高兴,就认为孩子一切都好。要教育孩子在学校不欺负人,同时也不能被别人欺负。一旦遇到了霸凌,要学会去和老师沟通,找到解决方案。而那些霸凌别人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孩子强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其实并不容易融入社会。

“我们想通过这部剧,探讨暴力缘起的可能性在哪里。可能是原生家庭,可能是社会,可能是本人。”总制片人坦言。

剧中将坚韧与和解强化、放大,弱化“复仇”“怨恨”的元素,如同原著作者李尚龙所说,“爱”永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孩子们应该在花中成长,而不是被刺包围。

(栎之/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剧焦 B06 直击青春现实话题 为受过伤的人发声 2020-08-21 2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