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钱钱
加入新闻部一个月,从懵懂到“摸清套路”,我花了约三个星期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
条线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觉得我托举的不止是责任的重担,更是已经变大的头:完全懵。
大量陌生的领域需要去认识、学习,达到了解后还要融汇贯通。接触新岗位的第一个星期,困扰我的当属“交往”。在我还没出发前,庞然大物般的社交“预设”令我瑟瑟发抖,下班回家后偶尔的一声叹息,才发现我是有多么“社恐”。一晚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不断说服自己为什么要预设呢?预设你是个社恐?有什么好担心的?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只要你不尴尬,那么尴尬的就是别人。至理名言!后来,当我真正跟被采访对象交流,内心的局促才被抚平:想明白你的底气是什么,以专业的态度来对待。社交是复杂、长期的,我释然。
我慢慢意识到:接手这些条线,成为一名见习记者,我的权限是什么。认识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便是实践。基础工作不必多说,困扰我的变成了选题。什么选题具有深入挖掘的价值?这些唤醒了我在大学期间学习新闻的记忆:新闻性。
在这其中,我发现我欠缺的是一种探究心、好奇心,而这是做新闻不能缺乏的。好奇心起源于未知,但我不能“全不知”,在模模糊糊“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某个消息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时效性、显著性、趣味性……这样的了解,是对其内核和外围的了解。工程量是巨大的,而很多事情并不会等你准备好才到来……
用触角小心摸索我可以做的,可目前,仅有空中楼阁。不过,我学会的,大概就是放宽心。有些问题确实是问题,有些问题则不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