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你不养我小,我可否不养你老?

本文字数:1027

  徐荔

这几天在追《以家人之名》,除了磕演技、磕颜值,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剧中各种各样的“渣爹妈”。有的妈妈控制欲极强,认为孩子必须按照她的想法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有的爸妈将孩子当作赚钱工具,所有决定都是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而非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爸爸将所有家庭重担堆砌在另一半身上,“丧偶式”育儿让家庭关系分崩离析……最过分的当属“大哥”和“小哥”的妈妈,一个自己没照顾好小女儿却将责任怪罪到儿子身上,离婚后对儿子不闻不问9年,再婚生女归来就要儿子原谅自己、接受新的妹妹,出事故后还捆绑儿子,生生把儿子逼出焦虑症;另一个更绝,离婚生子后想外出打拼改变生活,于是将孩子放在父母家,当得知孩子被好心人接去照顾后直接表示“孩子是你的了”,就这么不要孩子了,近20年不见……虽然从各种蛛丝马迹分析,妈妈们会被“洗白”,但她们对孩子造成的童年阴影和人生遗憾,显而易见。

前几天播出的内容里,“小哥”为要不要见“消失”多年的妈妈而犹豫,“大哥”告诉他,要去见面,要说清楚,既然以前没照顾过,那么以后出了事也不要来让他担起责任。“大哥”的话听着有些任性,却是出自自身经历的肺腑之言,也是许多人认为的“你不养我小,我不养你老”。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父母不要子女的故事,现实中发生得不少,甚至更为“狗血”。“父亲/母亲在我小的时候没有尽到抚养义务,现在他/她老了,我必须要赡养吗?”在我们的“我要找律师”“维权热线”版面上常会看到类似的问题,言语寥寥却能感觉到一种心不甘情不愿。

实践中也有子女无需赡养父母的情况,其中包括父母对子女犯有严重伤害子女感情和身心健康的罪行,比如父亲奸污女儿、父母虐待、遗弃子女。这些父母的行为实际上彻底割裂了亲子情感,也违背伦理。前不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就刊载了一则女儿拒绝赡养父亲获支持的报道。

大多数的父母当然不至于那么过分,但他们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犯错,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为日后的家庭关系埋下隐患。

带着法的思维看上述剧情,无奈的感觉更深刻。父母子女是无法选择的,也不是你养我几年,未来我还你几年的对换关系。子女赡养父母是一种法律义务,也是传统美德。可是你看,从情感上,我们的确无法接受一个只生不养的“陌生人”。当大家吐槽这部剧里的父母时,我为他们庆幸,因为他们以为这只是夸张的剧情。没有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当然幸运,但若不幸遇到了,又该如何实现情与理的平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 你不养我小,我可否不养你老? 2020-08-28 2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