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近年来不少家政服务人员的工资随意上涨,令普通市民家庭倍感压力。如何让“上海阿姨”的服务质价相符,涨价不再“野豁豁”,日前市商务委在对市人大代表的答复中透露,本市目前正在研究完善价格挂钩体系,将建立合理规范的行业价格和服务机构收费标准指导体系,建立“上海阿姨”星级价格标准为基准的薪酬指导机制。
市人大代表吴前进指出,如今许多老年人的家政服务费用,光靠退休工资已经勉为其难,而不得不依靠子女的补助。以钟点工薪酬而言,从2015年的每小时25元、2019年已经上涨到每小时35元,有的区域甚至40元。钟点工薪酬基本每两年涨一次,而且上升幅度过大(约15%)令许多市民颇有微词。
吴前进代表表示,今年施行的《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尽管规定了“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可以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布家政服务技能等级薪酬指导意见”,但是这一条款属于无约束性的软条款,而非硬性规定。加之本市95%的外来家政服务人员,大多缺乏培训(现在在岗的数十万从业人员,受过培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到10%),故而他们的薪酬水平如何与等级挂钩就成问题。为此,他建议政府主动作为,介入家政服务人员薪酬标准规定和登记管理工作。
对此,市商务委答复称,本市目前正在研究完善价格挂钩体系,研究以家政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家政员星级评定与服务价格挂钩为引领,建立合理规范的行业价格和服务机构收费标准指导体系,推进家政服务市场价格的规范化建设。同时,本市还在研究建立“上海阿姨”星级价格标准为基准的薪酬指导机制。
本市正在持续推进家政服务持证上门服务培训项目,持证上门服务培训项目连续4年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进建设,目前有11万名,今年年底将有15万名家政员持证服务。
据悉,本市已经完成建设家政服务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平台主要具备信息归集、公共服务和行业监管三大功能。平台建设及配套的《上海家政平台信息管理办法》《上海家政上门服务证管理办法》均已完成。
市公安局表示,在保持对从事家政服务人员信息既有采集、维护力度的基础上,密切与市商务委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探索通过以数据接口的形式,及时核对人员居住地址及有无违法犯罪信息,为本市家政服务管理提供支撑和依据,不断提升本市家政从业人员管理水平。
下一步,市商务委还将强化本市统一上门服务证的用证和查验,做到服务人员的可追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