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昨缅怀先烈

93岁抗战老兵追忆不屈历史

本文字数:853

  □见习记者  谢钱钱

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上,身着军装的士兵、带着红领巾的学生、两鬓斑白的老兵,神情严肃,低头默哀。昨天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系列活动在淞沪抗战纪念馆的胜利广场举行。抗战老兵、幸存者,抗战史专家、学者,全国各地抗战类纪念馆馆长、学生出席,他们手持白菊,神情肃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国歌响起来,仿佛将人们拉回那个枪林弹雨的时代。七十五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历经十四年之久,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巨大的牺牲,无谓的勇气、视死如归的决心,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取得了民族解放和独立。钟声一声一声响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火被点燃,人们纷纷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

坐着轮椅、满鬓斑白的抗战老兵孙茂清,被儿子推到了烈士陵园前。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今年已是93岁。老人双手颤巍巍地献上白菊,又朝着陵园缓缓敬了个礼,眼泪掉了下来。儿子孙宁军也湿了眼眶,抹了把泪说道:“他看到这个场面就受不了,在家里会讲自己以前战斗过的事情,吃不饱、睡不满的艰苦经历。”

今年83岁的退休教师沈同宝,是罗泾大屠杀幸存者。1937年,日军从小川沙登陆,大炮和照明弹将罗泾照得亮如白昼,烧杀抢掠,罗泾成为人间地狱。当时沈同宝才出生两个月,他并没有那段历史的记忆,只是从母亲口中得知,舅舅从夹篮里把他挑到唐行,才免于死在日军屠刀下。1997年,沈同宝退休后,便开始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今已有20多年。他一遍遍以“受害人”身份讲述那段历史,“我总告诉我的儿子和孙子们,不要忘记过去,不忘历史,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会停止讲述。”沈同宝说道。

《艰苦卓绝—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昨天也正式开展。记者了解到,这是上海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反映上海14年抗战历史过程的主题展览,1690件珍贵文物展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93岁抗战老兵追忆不屈历史 2020-09-04 2 2020年09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