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文坛宿将的境界(三则)

本文字数:1045

  □凡夫

柯灵的“低调”

柯灵堪称一代文学大师,但他却非常低调。信件中经常自谦“贱名”  “平生碌碌”,称“涸辙之鲋,不求湖海之大,得西江勺水,优游卒岁”云云。

1985年,柯灵家乡绍兴市斗门镇欲给他修建纪念亭,柯灵闻讯“大吃一惊”。7月26日,他一天给当地有关人士写了两封信,坚决制止此事:“无论如何也不能办,必须坚决打消此意。我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并无什么贡献,对家乡犹未丝毫尽力,写点文章,薄有文名,有什么了不起,值得如此招摇!我感谢你们的好意,但千万不要陷我于荒谬狂悖之境,千万千万!”先生的大师风范、人格境界,与当下某些名利熏心、略有小成即恨不得封神的人相比,真是云泥立判。

钱钟书婉拒出版《全集》

时下,我国某些出版商替名家(有的还是年富力强者)出全集,包罗万象,但凡个人作品包括未刊稿、私人书信、日记、便笺,一并搜求集纳,巨细无遗,纤毫毕现,“全”则全矣,但不免掺杂浅薄、乏味、平庸之篇什。名家全集林立,这已成了当前书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我所知,近年出版的名家全集就有数十种,少则四五卷,多则十几卷。大师稀有的时代,何必偏要炒出那么多的“全集”?这一现象折射出文坛的浮躁!

钱钟书生前对诸多出版商以印行“全集”相请,一概坚辞,他在致一家出版社的函中称:“愚夫妇‘全集’之举,亦有穗、沪、宁共四五出版社建议,弟等差有自知之明,不愿灾梨祸枣,亦皆婉谢。不识抬举,辜负盛情,既疚且感”。如此“不识抬举”,正体现了这位文坛宿将的高风亮节。

无独有偶,以《白鹿原》声震文坛的陈忠实生前也婉拒某出版商按照“档案原则”替他出版全集,他以“保持一种基本的清醒”的态度,认真“筛选自己作品”,编就了一本《自选集》。

张中行弃用启功的序言

季羡林盛赞张中行是  “至人”“逸人”。因为他谦恭好学,虚己待人。

张中行和启功过从甚密,总在学人面前夸奖启功如何学识渊博、功深道高。而启功对张中行的学问也很是赞赏。张中行准备出版《负暄琐话》一书,启功得知后,写了一文自称权当该书序言,其中写道:“反复拜读大‘话’,怎么那么短!何时出续集?我把余生看书精力存着攒着,以待多看续‘话’!这是史,是诗,是史诗,是诗史。怎么说都行……”启功还在读了《顺生论》后记中称张中行是“二十世纪中国唯一的人生哲学家”。张中行见了此文,弃而不用,认为“言过其实,自己难以担当”。

时下,出书作序找名家,都希望名家“有骆驼不说驴”,而张中行却生怕别人把自己抬得过高,足以窥见其“求真”之一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文坛宿将的境界(三则) 2020-09-07 2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