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在拥有成片百年石库门的黄浦区顺天村居民区,最近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与其愈发老龄化的居民相匹配,这里的内部细节变得更 “老”了——准确地说,是更“适老”了。譬如在许多居民合用的卫生间墙壁上,加装了方便老人使用的安全扶手、折叠椅,还有紧急呼叫报警装置;年代久远的楼梯间,逐级增添了防滑条……老居民高兴地说:“以前上下楼不方便,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现在楼梯、走廊的墙壁上都安装了扶手,没事我就喜欢去顶楼天台坐坐、看看。”
这些转变,来自于上海正力推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在过去几年中,这个项目属于全市8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而今,上海计划以“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在年内让全市老年人都有机会住上更舒适、更安全的适老化生活空间。
30平米非成套,却辟出了独立厨卫
顺天村居民区内设立了本市首家以石库门里弄为原型改建的适老化智慧养老展示体验中心。
记者看到,体验中心模拟出一个典型的老上海家庭生活空间:近30平方米、非成套等特点。但在适老化“魔改”下,这里却装下了厨房、卧室、浴室等各类空间,不仅承载着老人们对高质量生活和“原居安老”的期待,也映射出“预防为主”的全新养老服务理念。
一位看似健康的老人,往往因一次意外摔倒,而快速进入卧床不起的加速曲线状态。在业内人士看来,浴室滑倒是老人风险最高的遭遇。因为闷热潮湿的室内环境,让老人在物理和精神上,都面临失控的考验。也正因此,老人们的适老化改造需求往往最先从这里开始。
在体验中心的浴室场景里,各类起到支撑功能的扶手安装到位。天花板上,一枚滞留探测器闪烁着红光。“探测器可以监测老人在浴室内的停留时间,一旦超过限定值便会报警。”该中心改造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周国荣介绍,嵌入了红外感应功能的探测器还能自动监测到老人们的身体姿态,若是老人不慎摔倒在地,就会在后台影像上呈现一大片红色区域,同样也会触发报警功能。这一点,让许多独居老人和家属获得了安全感。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自2012年起,由市级福彩金每年出资2000万元,每年完成1000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室改造。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性改造8000户,有效改善了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但与本市老龄化程度和家庭适老化需求相比,之前开展的传统式适老化改造还存在覆盖面小、缺乏规范标准、消费市场尚未全面打开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有关要求,2019年底,市民政局决定在本市部分街道试点开展适老化改造。
此次试点形成了可选择的适老化改造清单,根据适老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原则,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等功能性需求,选择适配性产品,形成居家环境不同场景的产品服务包,包括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阳台等日常活动区域的施工改造服务。老年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基础产品服务包和个性化产品服务包。其中,基础产品服务包是为满足老年人一般家庭基本的适老化改造要求,主要根据肢体支撑需要,安装易于抓握、手感舒适的扶手和抓杆类产品;根据地面防滑处理需要,安装防滑贴、防滑垫等产品;安装易燃气体和火灾自动监测报警、防灾应急装置等老年安全防护产品。个性化产品服务包主要是为满足不同老年人、不同居住环境要求,可以选择智能家居类、健康监测类等产品及服务,也可选择开展局部或全屋适老化施工改造服务。
本想刷面墙,
却得一套“安心家居”
连百年石库门,都可以变得更适老,那么对于全市其他老人来说,适老化改造是否更触手可及?
近日,一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宣讲会在杨浦区辽源西路睦邻中心举行,上海地产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蒋秋平现场介绍了相关产品与服务。
“扶手与鞋具收纳功能于一体的换鞋凳,降低老人使用浴缸跌倒风险的拆浴缸改淋浴工程;避免老人攀高取物的适老化衣柜和升降衣架……”蒋秋平按玄关、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阳台、过道等生活场景进行分类,介绍了共计百余项适老化相关产品与服务,并提供了“基础产品包”以及居室空间整体改造套餐等,方便老年家庭进行选择。
“本次试点采取市场化运作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宣讲会上介绍的产品和服务,均已被列入市民政局推出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的政策补贴范围。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家庭为单位均可申请,申请改造的房屋需是本人或直系亲属拥有产权或长期居住权(有一定年限的存续期,且须征得产权人同意)……”蒋秋平对政策的解读,进一步打消了老人们对于适老改造经济账的顾虑。
宣讲会后,评估人员来到恒阳花苑小区,对居民沈阿姨的家开展上门评估。沈阿姨告诉记者:“我计划9月1日开始装修,本来只打算找施工队粉刷一下发霉的墙面,但听了宣讲会以后,我对一些产品很心动,想把厨房和卫生间也‘更新’一下。而且这个适老化改造是政府开展的工作,我信得过!”
“除了对霉变的墙面进行粉刷外,我还想装一个智能马桶圈、可折叠的助浴凳,还想对厨房地面做防滑处理……”在沈阿姨家,评估人员了解了房屋状况和沈阿姨的身体状况,将她的改造需求一一记下,并承诺尽快出一份设计方案,保证其装修工程按期开工。据街道评估后认为,沈阿姨今年67岁,女儿已经出嫁,目前一个人居住,属于纯老家庭,可以享受补贴政策。
据介绍,本次试点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老年人的补贴方案。本市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均可申请参加市场化适老改造项目,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身体照护等级、是否特殊群体等维度申请不同比例资助。本市养老服务补贴对象中的三类对象,即: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老年人、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年满80周岁且本人月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年人,分别按照100%、80%、50%进行补贴;经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具有二级以上照护等级的老年人,以及经街道审核认定的无子女的,高龄独居或纯老家庭中的老年人,按40%补贴。每户家庭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此外,本次试点探索“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
已形成标准,各环节监管
在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如何确保改造质量,确保老人住上舒适放心的“新居”呢?
据悉,此次试点坚持制定标准、规范流程的原则,通过构建全市统一的适老化改造工作平台,优化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改造服务。目前,已初步形成《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标准》(初稿),作为适老化改造的技术指南,并通过在后续的改造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此次试点坚持优选供应商。市民政局在前期已与平台运营方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初步梳理形成适老化改造服务商标准,确保参与企业提供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也表示,将积极配合,推荐行业内相关优质企业参与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并发挥好行业自律、自治作用,为规范适老化改造提供指导和帮助。
适老化改造工作平台则由上海市民政局建设并委托第三方运营,运营方将组织专业队伍上门进行评估,根据老年人需求确定适老化改造方案,并全程对适老化改造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服务质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