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通讯员 沈欢欢
本报讯 家住上海市嘉定区的张阿姨掉进了保健品诈骗陷阱:叶某虚构投资保健品、支付旅游费用及押金等理由,骗得张阿姨21万余元。近日,嘉定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被告人叶某提起公诉。
2014年,叶某还在上海一保健品公司上班,借着推销保健品的机会,叶某认识了前来购买保健品的张阿姨。2016年,叶某辞去了卖保健品的工作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以打工来维持生计。2017年7月左右,叶某在网上贷款了3万元,但收入微薄的叶某根本无力偿还这笔债务。叶某便心生歹念,将目光瞄准了张阿姨。
叶某并没有将自己早已经辞职的事情告诉张阿姨,而是谎称自己已单干,哄骗张阿姨从他处购买保健品,张阿姨在他的花言巧语“攻势”之下答应了,购买了4000余元的保健品。此后,叶某并没有收手,而是采用相同的手法骗取张阿姨的钱款。其实,在这几次购买保健品的过程中,张阿姨并没有收到保健品实物,叶某每次都以暂为保管保健品为由骗取张阿姨的信任。
直至2019年年初,在张阿姨的再三追问之下,叶某意识到暂为保管保健品这个理由已经支撑不下去了,于是编造了已将张阿姨暂存在他那的保健品转卖给他人,中间还为张阿姨赚取了不菲的差价,但是对方因货品不足还未付款,需要张阿姨再购买2000余元的保健品才够。张阿姨又掏出了2000余元给了叶某。之后,叶某以相同的借口多次虚构他人有意购买张阿姨的保健品来骗其一次次投资,张阿姨都信以为真,多次给叶某钱款作为投资款。事实上,张阿姨从头至尾都没有从叶某处拿到一分钱。
今年3月左右,叶某虚构保健品公司要组织客户旅游的理由找到了张阿姨,张阿姨一番了解后决定带着儿子一起参加旅游活动,于是一次性支付了两个人的旅游费用和押金。叶某拿着这些钱没过几日便全部挥霍,又编造了更换旅游公司的谎言骗取张阿姨重新支付押金,一心想带儿子出去旅游的张阿姨再一次支付了两个人押金。
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侦查,叶某每次都让张阿姨直接支付现金给他。其间,张阿姨实在拿不出现金了,迫不得已之下把家里的金戒指、金项链以及金元宝等一并给了叶某拿去金店典当换钱。
叶某的诈骗将张阿姨的家底掏空,不得已之下,张阿姨向女儿开口借钱。在女儿的追问下,张阿姨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数告诉了女儿。女儿一听便意识到母亲可能遇到了诈骗,于是报警。今年6月,叶某落网。
截至案发,叶某诈骗金额共计21万余元。据其到案后交代,2016年以来,他一直都沉迷于赌博,在赌博上输了10多万元,欠下了高额的赌债和卡债,他将从张阿姨处骗来的钱多数偿还了赌债和卡债,其中一小部分作为了生活开销,如今早已挥霍一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