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律师服务

楼市销售现“茶水费”乱象

律师:保留证据可举报

本文字数:1598

  据《齐鲁晚报》报道,东莞市住建局近日发布了《关于防范兜售新建商品住房房源指标行为的提示》(下称“《提示》”)称,近期接群众反映:个别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业人员和社会人员向意向购房人兜售新建商品住房  “房源指标”,并拟收取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作为取得“房源指标”的服务费。提醒广大市民和购房者不要被提供“获取选房指标”  “锁定房号”“优先选房”等收费服务“忽悠”。

地产及法律业内人士提醒广大购房者警惕茶水费陷阱。如置业者发现类似违规行为可向公安部门和住建部门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及早制止违规行为发生。

茶水费屡禁不止

每逢楼市行情火爆,令广大购房者深恶痛绝的“茶水费”现象就会在部分热点城市和热点楼盘卷土重来。以深圳为例,今年四月,楼市行情持续走热之际,深圳宝安区一楼盘因要交百万“茶水费”事件一度引发热议。

根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通报,因涉“茶水费”事件,深圳一名已离职经纪人被列入行业黑名单并终身禁业,相应不良记录抄送有关征信机构。

在此之前,深圳宝安区住房和建设局也下发通知,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相关部门对房企和中介收取“茶水费”等价外费用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一旦发现将暂停涉案楼盘全部房源网签权限。

这并非主管部门首度对“茶水费”祭出禁令。

由于受限价政策影响,深圳新房和周边二手房价格倒挂的现象在一些热点片区较为明显。“买到就是赚到”,令不少投资者  “打新”热情高涨。有深圳房地产中介机构的一位王姓负责人士就向记者表示,一些新盘对外宣称售罄,其实并没有卖完,收取“茶水费”之后这些钱可能会倒手,即投资客与中介人员联系后,“喝茶费”通过外场中介转给驻场的内部中介,再转至开发商内部人员手里。

一些手头握有“价格差”楼盘资源的中介人员或者销控人员便可以利用这个资源充当中间人的角色。由于不少热门楼盘即便被收取数十万元的“喝茶费”,但还是比新盘的价格低,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因此不少投资客虽然厌恶“茶水费”,但还是会选择缴纳。

类似这样楼盘项目相关人利用信息差优势薅购房者羊毛的行为,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有一方愿打一方愿挨的意味在内。尤其是深圳的不少“打新”盘,入手之后,升值空间轻松覆盖“茶水费”。买到房的置业者虽然事后发现被套路但大多也就选择息事宁人。

但充斥在“茶水费”市场的更多是令人沮丧和愤怒的实例。

不少楼盘宣称的“支付茶水费可提前拿房”等均为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随之而来的是不小的经济损失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法律纠纷。

老套路难掩违法之实

所谓的“茶水费”无论包装得如何诱人,全都是套路。有多位中介人士告诉记者,为了降低客户防备心理,中介人员或“内部人员”通常会承诺“若选房不成功,此笔茶水费可退还”。

在寻找客户上,中介人员或“内部人员”会采取“广撒网”的模式。微信朋友圈、中介门店、房产交易网站、朋友引荐等都是他们惯用的获客渠道。有些中介为了提高客户好感度,谎称先安排客户选房,选上再交钱、选不上不收钱。

王姓负责人士进一步指出,这样一来,中介能够广泛蓄客,万一有客户选上了房,还以为是中介帮忙拿到的,主动送钱,中介又可得一笔意外之财,即使客户没有后续,但这些中介“讲信用”  “有办法”  “路子野”的个人形象已经悄然建立,相当于完成了拓客。中介嘴皮动动,可谓无本万利。

这些获利模式,其实均是利用客户心理,由客户自行购房,若购房成功,则谎称是“内部关系”功劳,收走客户资金;若购房不成则退还茶水费营造“守信”形象,以此机会获得非法收入。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亮也提醒广大购房群众,若发现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或某些号称“消息灵通”的人士在销售商品房的过程中,有收取  “茶水费”“指标费”预留关系房源和内部房源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请立即追索以免损失扩大,并及时保留协议、转账凭证、收据或发票等有效证据,还可以向公安机关以及住建部门举报和提供相关线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服务 B06 楼市销售现“茶水费”乱象 2020-09-21 2 2020年09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