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法治社会

冒充毒贩行骗 朋友圈行话连篇

一男子“黑吃黑”,未料落网

本文字数:738

  □见习记者  翟梦丽

通讯员  黄迪

本报讯  “气球”“叶子”“糖”这些手机表情符号发朋友圈打广告,就能冒充毒贩行骗。张强(化名)用这招在网络上骗了多名想购买毒品的人,之后将骗得的钱款用于归还债务。日前,嘉定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被告人张强提起公诉。

今年5月11日,李女士向派出所检举揭发了一名微信昵称为“W”的男子疑似在上海贩卖毒品。之后警察在侦查过程中发现该男子在收取钱款后未给付货物,并将李女士拉黑,遂以该男子涉嫌诈骗罪立案侦查。今年7月8日,犯罪嫌疑人张强被警方抓获。

“因为家里出了点事,当时正好缺钱,加之又是疫情期间,身上没有钱就想通过这种方式骗点钱。”张强到案后交代。2019年12月,张强看到朋友圈有人发布类似于卖“气球”“叶子”“糖”的广告,起初他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后来有人跟他说“气球”就是“笑气”、“叶子”就是“大麻”、“糖”就是“摇头丸”,正好缺钱的他就打起了坏主意,决定骗那些想购买毒品的人。被害人李女士说:“我是通过蹦迪群、酒吧群与‘W’加为好友的,线下我们没有见过面。”张强正是在蹦迪群、酒吧群这类网络聊天群中寻找诈骗目标,随后通过网络聊天与被害人谈妥价格,并要求对方转账给他。在聊天过程中,张强也会让对方边聊边删聊天记录,同时还索要对方的地址定位,假装为对方送货,之后他便以对方不能亲自收货等原因将对方拉黑。

张强交代,上当受骗的被害人有7至8人,他自以为这些想购买毒品的人受骗后也不会报警,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张强终究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买单。

嘉定区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张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涉嫌诈骗罪。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社会 A05 冒充毒贩行骗 朋友圈行话连篇 2020-10-21 2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