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生
李伟何许人也?乌鲁木齐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在乌鲁木齐,他应属于所谓“上流社会”人士了,但离开了乌鲁木齐,他的知名度不一定很高。
李伟的出名,不是因为他的职务,而是因为他赤裸裸的“等级观”。在网络极其发达的当下,他可以说是“一夜成名”。
李伟坚定地认为自己处处高人一等,与他人不一样,到哪里必须要有特殊待遇。在接受老板宴请时,他明确表示,根据等级不同,酒分三等,他自己喝15年的茅台,老板喝水井坊,下属喝地产酒三道坝。“一桌三制”啊!这样的酒他居然也能喝得下去,因为他有一套“理论”支撑:我是副市长,怎么能和其他人喝一样的酒,必须有差别,只有我才能喝15年的茅台酒。如此奇葩的官员,应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的等级观念可以说已经完全“溶化到血液中”了。
他的等级观念不仅在餐桌上“旗帜鲜明”,在其他方面一样坚定不动摇。他认为他是副市长,握有大权,领导阶级,他提出的任何要求,约等于“最高指示”,老板们必须无条件服从:从几十元的水果蔬菜、上百元的水电费及理发费、上千元的手机话费、上万元的物业费,到几十万元的家具家电、近千万元的别墅,他都直接向管理服务对象索要。一次他看到私营企业主李某家使用外籍保姆,眼睛一亮,认为是“身份”的象征,心想,私营业主享有外籍保姆,他副市长更应该有,立即要求李某出钱雇外籍保姆送到他家服务。有个姓贾的老板“不讲政治”,有时服务不及时,他拿起手机责问:“老贾,你不送菜送肉,是想把我们家饿死吗?”“我是副市长,我还要交水电暖和物业费吗?”你看他咄咄逼人的语气是多么地理直气壮!他已完全进入了“家天下”的痴迷状态,把管理服务对象全部当作了他的“大管家”“摇钱树”和“提款机”。
虽然,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早就明确告诫全党,“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革命”。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官员多少有些等级观念,有的还比较严重,不过他们一般都表现得比较“含蓄”,像李伟这样“公开”“透明”的应是第一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3月22日,不可一世的李伟终因严重违纪违法,贪污受贿2000多万元,接受自治区纪委监委审查调查,4月15日被采取留置措施,9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但他造成的恶劣影响不会立即消除。人们不禁要问,李伟素质极其低下,完全突破“底线”,搞“一桌三制”,连一般人际交往常识都不懂的人,究竟是怎样“混入革命队伍”,并一步一步登上领导岗位的?难道在他不断提拔的过程中,没有经过一次认真的考察、测评、公示吗?没有经过一次像样的常委集体讨论吗?也从来没有收到过一封群众的举报信吗?
李伟并非“超人”,正常的提拔晋升程序他是无法逾越的,但这些程序是否严格认真,是否有形式主义“走过场”之嫌,是否有“伯乐”为他“保驾护航”恐怕就值得思考了。我印象中我们早就试行“用人失察追究责任制”,李伟走到今天这一步,应该有谁为他“埋单”?
李伟的教训只能再次说明,尽管当今反腐斗争已进入“深水区”,“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呼声日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也在不断加大力度,但在为数不能算少的地方,领导干部提拔晋升这样的重要事项,依然有问题,依然有“漏洞”,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不能一边打“老虎”,一边养“老虎”。
李伟的落马,还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就是当下反腐败,要反腐败、反特权同时抓。在李伟的头脑里,根本没有“平等”概念,只有“特权”意识,特权思想是腐败的温床与催化剂。一个人有了特权思想,就会对多吃一点,多拿一点,多享受一点毫无警惕,心安理得,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就必然会堕入万劫不复的腐败泥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