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胡蝶飞
“我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我要为2020年‘两院’报告点赞!”昨天上午,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市委党校海华教学楼402室,胡光委员上来就“抢”了话筒。
当天,这间社会科学界委员分组讨论会场尤为热闹,委员们围绕两院报告讨论热烈,其中不乏法律共同体的“内行”委员,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应对疫情与时俱进,高效为民
“公正不因疫情而迟到。”这是胡光对今年“两院”报告的最大印象,他说:“得益于上海法院系统、检察系统多年来的数字化建设积累,在去年疫情期间,我们期待的公正司法并未因疫情而停业、歇业。大量的网上立案、网上审案、打击涉疫情犯罪,都让我们看到上海司法系统应对疫情的与时俱进,高效为民。受案数量、审结数量均有提高,非常了不起。”
徐姗姗委员也说:“我注意到‘两院’工作报告中,上海对涉疫情犯罪打击成绩斐然,给人民带来很大安全感。”她同时指出:“检察工作报告中,我发现检察机关依法抗诉、追诉、不捕、不诉的数量增多,体现了上海检察的办案独立性和监督作用。”
“更有力量、更有温度”,是姚俭建委员对“两院”报告的印象,他说:“上海司法系统从严、从快办理涉疫情犯罪,是更有力度的体现。而在疫情期间,他们把‘不接触的法律服务’及时送到人民手上,让我们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呼吁完善失信名单退出机制
司法资源如何更合理配置,则是部分委员较为集中的关注点。
胡光说:“市民对司法公正的诉求与日俱增,而法官、检察官人数与案件数量相比,压力太大。像我们律师,不少都有一个团队、几十个助手,而法官、检察官往往只有几个助理。我呼吁强化例如检察官办公室的建设,一来加强资深检察官的团队建设,二来也能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执行和信用惩戒也是委员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马驰委员就指出:“法院开出失信人员名单后,能否更严肃落实?不给失信人员留下任何‘缺口’。能否呼吁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各成员单位加大信息互通?”
相对地,马驰也提及继续健全失信名单退出机制。邹甫文委员也举例:“某些‘高级打工人’承担了公司法人职务,也因此上了失信人员名单,但事实上公司并非他的。当他们跳槽去另一家公司上班后,却依然无法洗脱之前的失信标签。对这种情况,司法机关应开展充分调查,从机制上予以完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