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翟梦丽
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时代,上海又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经济条件宽裕,为方便出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老年代步车”作为出行交通工具,然而在“便利”的“老年代步车”的背后,各种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忧心。市人大代表、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紫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思欢来自于社区基层,虹口区又是全市老年人比例最高的区,对于“老年代步车”的利与弊,她作出了深入分析。
缺乏监管,老年代步车乱象频发
朱思欢代表告诉记者,一部分老人因腿脚不便使用老年代步车,有些老人不想挤公交、地铁,或短途配药和买菜使用,有些则是子女为了表示孝敬老人,方便老人出行作为礼物送给老人,还有一些则是跟风购买。
从实践来看,老年代步车发生交通事故赔偿难度较大,受害人权益得不到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路行驶。只有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登记范围之内的机动车,车管部门才给予上牌照,而当前各地老年代步车根本不在上牌登记目录范围内,因没有合法的登记手续,没有牌照和保险,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车辆和乘客损伤将没有保障,一旦肇事者逃逸,对肇事车辆也难以追查,受害人更无法得到有效的赔偿。
老年代步车线上线下购买渠道多,安全隐患大。朱思欢代表说,目前老年代步车生产厂家没有规范出厂安全标准,老年代步车车型多样,大小不一,车辆内部的动力操作系统基本与机动车没什么区别,油门、刹车等一应俱全,起步快但稳定率低,极易发生车辆侧翻,使用故障率高,也并未有任何安全措施。在她看来,老年人反应较慢,车辆不仅老人自己使用,还用来接送小孩,安全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并危及周围人群,源头控制才是关键。
而老年代步车的使用者大多是腿脚不便的老人,他们没有经过专业驾驶培训,一些人交通法律意识淡薄,在驾驶过程中经常发生交通违法行为,也导致在城市道路行驶时,使得原本不通畅的马路更加拥堵。更有甚者,有些老年代步车成为了非法载客营运的工具。朱思欢代表表示,在地铁出口、医院周边路旁等地经常可以看到经过改装的老人代步车或残疾人代步车,从事非法载人营运,不仅扰乱交通管理秩序,更给驾车人、乘坐者及行驶道路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而与此相对的是,目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相关政策对老年代步车的管理没有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对老年代步车上路行驶存在监管盲区,无法对其驾驶者进行劝导或处罚,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管制措施来制约。
代表建议完善法律、规范经营
对此,朱思欢代表建议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对老年代步车进行统一纳管。疏堵结合,对现有老年代步车进行集中整治,明确主管单位,细化管理及处罚流程,对现有使用者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并集中备案管理,并对其紧急联系人电话做好登记。此外,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引导消费,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方位开展法制宣传,引导老年人使用正规安全的交通工具出行。
相关部门还要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对于老年代步车的生产及经营单位,工商执法部门可以定期对线上线下经营商户进行资质证件及经营情况的检查,依法取缔无证照、超范围经营行为,严厉查处非法改装销售老年代步车的经营单位。加大对擅自销售老年代步车以及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大与交通、质检、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力度,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从源头建立起对其生产、销售和改装的监管。对屡禁不止的非法载人营运的老年代步车或残疾人代步车驾驶人加大处罚力度,凡残疾人代步车非法营运的,没收车辆并不得再次申请。
同时,强化群众监督,运用多平台进行投诉。畅通投诉平台,运用“12345”、“12315”等平台进行投诉举报,充分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发现违法经营老年代步车商家进行及时投诉举报,一经核实给予相应奖励。
朱思欢代表还表示,从实际需求出发,相关企业也要为老人出行提供便利。现有出租车公司可开辟老年人叫车专用线路电话号码,并以优惠价格为老人提供叫车服务,为不会使用手机叫车APP的老人提供便利;公交公司可以以街道、社区为辐射单位,开设就医短驳线路,方便老人就医配药。
相关链接>>>
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了解到,近日,交警部门正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对违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车、残疾车专项整治行动。此次整治的重点区域是菜场集市、医院、大型商圈、轨交站点、交通枢纽以及周边区域。对于老年代步车、无牌残疾车违法上路行驶行为,残疾车非法改(拼)装、非下肢残疾人驾驶残疾车以及残疾车闯红灯、逆向行驶、不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违法载人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治理。对违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车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另外,还联合相关部门对违法生产、销售、改装“非标”残疾车商铺及窝点进行打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