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金勇
辛辛苦苦干了半年活换来的却是白条,这对农民工来说无疑太不公平。普陀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室接到调解申请,立即介入,在仔细分析案情后,以最快速度制定调解方案。最终,通过多方调解,农民工们终于拿到了自己的辛苦钱,解了燃眉之急。
【调解过程】
去年9月,普陀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室窗口受理了陈某等3位农民工因为企业拖欠工资的申请调解书。据当事人反映,他们是普陀区某项目工程水电班员工,项目工程在8月底已经完工,但是公司仍拖欠农民工工资2-3万元未支付,向上面多次反映无人理会。现在这些农民工无工可做,拿不到工资又回不了家乡。万般无奈之下找到普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想讨一个说法。3位农民工拿出水电班工头分别打给他们的欠薪证明,气愤地说:“我们辛辛苦苦干了半年活,换来的却是几万元工资的白条,让我们怎么回家?”经过了解,像他们这种情况,不仅水电班有,整个项目工程的其他班组也有,这些人没活干,又拿不到工资回不了家,整天在工地上闲逛,在宿舍里混日子,这样下去,极有可能会出乱子。
窗口接待员收到信息,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经工作室与监察大队、仲裁院三方协商,决定急事先办,让普陀区劳调工作室立即受理介入,监察大队密切关注跟进,排除障碍。工作室仔细分析案情,以最快速度制定了调解方案。本起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涉案单位是总承包方,责任单位是分包方。调解工作的切入点要借总承包方之力,达到督促分包方迅速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目的。方案已定事不宜迟,工作室打破常规,委托3位农民工向总承包公司以及相关责任单位转交调解邀请函。当天下午,该公司就派人来到工作室协调,在调解员耐心分析形势与政策法规的宣传下,使得该公司放弃了原来“事不关己”的态度,承诺一定让分包单位妥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让这些农民工能早日返乡。
此后,总承包方、分包方、工程项目水电班7位农民工到会,由于调解工作室事前已经与施工方达成共识,因此在调解会现场,承包方当场提出先支付7位农民工每人4000元工资,并列出余款分期支付方案,承诺一定按方案执行,7位农民工对该方案均表示满意。大家高高兴兴拿了钱准备返回家乡,临行前纷纷夸奖人民调解员能办事,会办事,为农民工解了燃眉之急。
【案例点评】
本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由于调解工作室前期铺垫工作到位,切入点正确,牵住了化解纠纷的“牛鼻子”,从而仅仅很短时间内就化解了争议,避免了引发不稳定事件。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灵活性,急事先办,有理有节,更重要的是以本起案例举一反三,促使总承包公司彻底清查整个工程项目各个部门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防止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确保了一方平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