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据文化部统计,我国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近3亿人。职业“网红”“网络主播”等也随之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当网红和利益挂钩后,在互联网平台上却衍生出了众多“不美好”。在今年全国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就提交了有关加强网络直播监管的建议。
朱国萍代表指出,不少主播在直播的过程中,为了商业利益,衣着暴露、行为夸张、语言低俗,甚至会有色情、暴力等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学生早恋生下儿子”“全网最小二胎妈妈”等直播内容,宣扬未婚生子、少女妈妈、早孕、逃学等不正常现象。即便有些直播只是正常聊天或“卖货”,有时也会因主播自身文化素养原因夹带几句“负能量”的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屏幕另一端的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会造成负面影响。
在朱国萍代表看来,网络直播并非“法外之地”,也需要风清气正。为此,她建议对于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刻不容缓。对违法违规、内容低俗的网络直播平台,必须真下手、下硬手、下狠手,坚决让法规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在她看来,只有严格监管,才能督促平台健康发展,文明直播;才能助力经济新业态的互联网良性运作;才能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富有满满的正能量。
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立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内容标准,逐步消除灰色地带,从而真正做到执法监管的有的放矢。第二,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公安、网信、文化、广电、工信等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完善技术手段,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升管理能力,弥补监管空白。第三,要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鼓励用户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举报,要求平台企业优化现有投诉举报入口,针对相关文件要求,设立更加便捷完善的举报渠道。第四,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加大对制作、传播不良网络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制度,提高直播平台企业试错成本,维护网络健康发展秩序,真正让网络直播这一新兴平台健康文明向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