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2021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这份建议为何沉甸甸?

传承红色基因 聚焦“红色立法”

本文字数:1089

  □记者  陈颖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如何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提升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建议,就加强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提出了真知灼见。

“目前,国家层面尚无相关上位法,没有明确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传承弘扬的具体要求。”陈靖代表在梳理了我国关于红色资源的法律法规后发现,目前对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法治供给尚不完备。尽管《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发布并实施以来,其间历经多次修订,对可移动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基层实践中,由于历史、现实等各种原因,一些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旧址、遗址、纪念设施,以及重要档案、文献、实物等红色资源,都尚未纳入各级文物名录,保护利用工作无法可依。同时,对于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没有明确的保护要求和手段。

“目前,全国范围仅山西、山东、上海等省市,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已经出台或正在制订地方法规。”陈靖代表表示。

除了法治保障尚显不足,对于红色资源基层场馆的保障激励也相对薄弱。陈靖代表指出,现在国家级、省市级红色场馆,在场馆建设、展陈设计、队伍保障等方面资源较为充足。但部分基层的红色场馆,面临经费、人员等问题。如展览陈列水平参差不齐;每年财政预算主要负担职工工资及日常运营开销,如需征集文物、举办临展等,经费捉襟见肘,在自筹资金、自我造血等方面缺乏支撑,敢用、会用、善用社会优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同时,从业队伍的保障激励欠缺,中高级职称名额少。

针对上述问题,陈靖代表建议首先尽快开展国家层面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立法工作。通过加强法治供给,突出保护重点,分层分类分级,形成长效机制,将现在从红色资源的发掘保护方式向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延伸。

其次,我国还应加强基层红色场馆经费投入和队伍建设。各级财政逐步递增投入比例,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支持红色场馆提高展陈水平、加强文物征集等项目开发。完善职称评审方式,健全激励机制,逐步提高场馆员工的薪资标准,鼓励场馆运用薪酬杠杆招聘高素质专业人才。

除此之外,还应当依托各级党校、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对红色文化理论与党性教育课程的开发,制定红色教育课程开发的标准和大纲,将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21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A03 传承红色基因 聚焦“红色立法” 2021-03-10 2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