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让“最后一公里”变“最美一公里”

奉贤在全国率先试点共享单车“定点还车”项目

本文字数:2777

左图为运维人员在绘制新的共享单车停车区

右图为街道、城管等部门携手企业,开展“定点还车”项目调研本版照片由奉浦街道提供

在蓝牙道钉范围内,井井有条的共享单车停车区

  □法治报记者  夏天

如今在上海奉贤,“共享单车不能随意停放”,已渐渐成为骑行者的新习惯。一枚枚小巧精致的“蓝牙道钉”,在政企合作共治的市域治理现代化赋能下,让“最后一公里”同时化作“最美一公里”。在日均1.4万次共享单车骑行频次的奉浦街道,目前骑行者规范还车率已升至98%,运维人员却减少过半。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出行工具,在推动绿色出行和便利出行的同时,也产生了随意停放、挤占盲道等破坏城市环境和公共安全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商业繁华地段,共享单车的数量大、流动性强,成为商圈精细化管理的新痛点。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奉贤区以政法综治引领,携手共享单车企业,开展政企合作新模式,在全国率先试点“定点还车”项目,采用行业内最新的精准定位技术,实现共享单车的停放智能化管理,推动提升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和规范化管理效率。

“按钉锁车”,骑行者、管理者纷纷点赞

在一个早高峰时段,奉贤区某菜场门口,市民陈先生把一辆共享单车准确停放在规定停车区。这里每个“车位”地面,都缀着一颗色彩鲜亮的蓝色路钉。如果车辆未停放在路钉覆盖的相应区域,陈先生的账号就会被罚款。

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先生表示:“我没有觉得不方便,反而带给大家更多方便,我能接受,这样让市容变得更规范更整洁。”

同样的,随后来还车的潘女士也说:“我觉得这样停车很整齐。如果对市容规范有好处,相应的管理和惩罚措施我能理解并接受。”

据单车方运营负责人介绍,“定点还车”项目在用户扫码开锁用车时,手机软件会自动提醒他们在骑行结束时,须前往指定地点进行还车。而在还车过程中,指挥平台会对“蓝牙道钉”和单车发出的信号进行实时比对,通过比对则表示单车已经停放在指定位置,还车行为随即完成。否则,“聪明”的指挥平台将对市民无序停放的不文明行为予以纠错,并处以2元的处罚,需在下次使用前自觉缴付。

记者观察到,菜场门口设置的非机动车停放点也辅以更清晰明了的边界线,一辆辆共享单车在停车区域内被放置得井然有序。而实现这一幕的,就是地面上那一枚枚“蓝牙道钉”。这项由奉贤政法综治牵头,共享单车企业研发推出的智能停车规范系统,已顺利运行1年多,让辖区内单车乱停放现象明显得到改善。

政府提供调试平台,车企进行技术研发

“以往解决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的办法,就是依赖城管、市容、网格及第三方特勤人员突击式整治或固守纠停,牵制了大量的城市管理人力资源,却并未达到长效常态化的效果,乱停放问题反反复复出现、群众诉求日益强烈成了城市管理中的痛点。”记者从奉浦街道平安办获悉,此前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占用人行道、资源浪费、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基层治理的一大难点。自2019年7月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城管执法局与共享单车企业召开工作协调会10余次,就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问题提出建议。

最终,街道和城管部门决定转变思路,用  “协作机制”与  “智能化管理”的赋能,摒弃原先  “管理单纯靠堵、运营单纯靠人”的落后方式。他们首次向单车企业提出“蓝牙道钉装置”概念,于是,一个由政府提供调试平台、车企(哈啰单车)进行技术研发的共治模式诞生,以此通过科技手段创新,推动城市交通智能化、规范化。

通过半年多的不断研发和技术改进,去年蓝牙道钉装置研发成功。“我们后台现在通过蓝牙技术,跟我们的车锁发生交互,通过定位技术去识别车辆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以此保证车停在框内。”哈啰单车方面介绍道。

据介绍,“定点还车”项目通过在地面排布边长10厘米的“蓝牙道钉”,采用  “GPS+北斗+蓝牙+w ifi”的四重定位精准停放管理技术,实现停放误差达到亚米级,当用户停放单车时,蓝牙道钉会与单车智能锁产生信号交互,自动识别车辆是否合理停放于指定区域。如在规定区域外归还单车,智能锁将在关锁后自动弹开,同时系统发送短信要求用户规范停车,直至用户将单车停放至规定区域,否则,系统将持续计费4小时为止。

规范还车率升至98%,运维人员减少过半

据统计,实行“定点还车”后,奉浦街道辖区内每天运营的单车数量为5300余辆,每日用户骑行频次为14000余次,每辆单车日均被骑行2.6次,最高单日被骑行次数为5.3次。

在宝龙商圈和水星家纺(厂区)两个蓝牙道钉试点区域内,水星家纺(厂区)由于骑行需求和道路情况相对简单,现已实现直接性约束用户规范定点停放,并养成良好习惯;宝龙商圈的环城东路地铁站2号口、3号口两处出口尽管骑行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也从原先日均无序停放超过400余辆单车,至目前规范还车率已提升到98%,基本实现规范停车。两个试点区域的运维人员也从每天5人减少至2人(每个点1人),管理的人工成本大幅减少。同时,街道在宝龙商圈区域设置了停车预警模式,当停放单车达到280辆时,系统将提前预警运维车辆清运,持续保持现场状态的有序良好。

另一方面,社会治理的关键点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对于一些骑行者来说,乱停放是因为停车点数量不足。

为此,奉浦街道开展实地调研,将615处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安全、不破坏绿化和市容市貌的公共空间或企业、商圈内部空间,增设为共享单车停车区域。随后在周边2公里的服务半径内,为运营方新增一个可容纳5000辆单车的临时驳运点,使得单车驳运往返周期从45分钟缩短至10分钟,既减少街面无序投放,又确保应对大客流之需。

目前,“定点还车”项目已在全国24个城市得到推广。在上海,奉贤区除奉浦街道外,南桥镇、西渡街道、金海社区等均已开展全市首批试点。奉贤区表示,将进一步推进“定点还车”智能项目,让非机动车停放变得井然有序,社会治理迈上一个新台阶。此外,松江、闵行等区也已纷纷开展或表达了借鉴动向,市绿化市容局对此项目进行视察后,表示了肯定态度。

更多停放点、存量“僵尸车”有待解决

由于“定点还车”项目才刚刚起步,也面临一些有待突破的瓶颈。记者从奉浦街道获悉,按计划,将进一步合理挖掘停车空间,以引导市民集中、规范停放单车。但由于涉及区级道路或开发区管辖区域,在停放空间选址方面有待进一步沟通;另一方面,个别缺乏用户群体的其他品牌共享单车,依然占据着大量公共停车空间资源,这些都需多方协力以求解决。

此外,目前“定点还车”项目尚未全面推开,缺少政策扶持,推进速度和深度有限;另一方面,街面也缺乏必要的物联感知设施设备。

奉贤区表示,通过政企合作,运用科技手段引导市民在规定区域规范停车,实现共享单车的停泊智能化管理,是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管理、培养城市文明新风尚的一种全新探索。该区还将结合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和数据采集运用,科学研判市民使用单车的峰值、行驶路线等情况,预判商圈范围内共享单车汇入的数量,根据该点位的单车可容纳数量,提醒单车公司进行及时运维,为市民出行、单车运营和城市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让“最后一公里”变“最美一公里” 2021-03-15 2 2021年03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