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青春

他们崭新的人生,从这里开启

本文字数:2400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蒋芸芬

2021年3月3日,对于小涛(化名)来说是特殊的一天。这天,是他满18岁的第二天,也是他和松江区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下简称观护基地)签下劳务合同,成为观护基地正式员工的第一天。至此,小涛在上海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和住所,有了可信赖的师傅和朋友,生活充实忙碌了起来,他也立下了学一门技术早日干出一份事业的目标,日子变得和一年前截然不同。而这一切的变化,都从这个观护基地开始。

走进观护基地:不能回老家的少年

2020年5月的一个下午,在松江一家酒店工作的小涛,在休息时间和同事因为琐事起了争执,气愤不已的小涛用酒瓶砸向了小宇,致使小宇面部被划伤。小宇立刻被送往医院治疗,小涛也在家人的劝说下投案自首。

案发后,小涛的父母第一时间从外地赶来上海,向小宇和他的家人道歉,并尽可能筹措钱款,对小宇进行赔偿,最终获得了小宇和他家人的谅解。经审查,2020年8月,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对小涛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为他办理取保候审。

离开看守所后该到哪里去?跟着父母回老家吗?

检察官在和小涛父母的沟通中了解到,小涛父母都在老家打工,家中还有年幼的弟弟,父母当初正因无暇照顾大儿子,才托亲戚将小涛带到了上海打工。正值青春期的小涛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约束,一时冲动犯下错误。此次回老家后,小涛父母打算让小涛留在爷爷奶奶身边,不工作也不去上学,在家中“混混日子”。

怎么能让小涛就这样回家呢?自由散漫、无人管教的生活会让这个孩子走向怎样的人生呢?

为此,检察官对小涛的父母做思想工作,最终劝服他们将小涛留在上海,并送往与松江区检察院达成合作的观护基地——上海鹰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接受帮教。在那里,小涛将有住处、有工作、有收入,也有人陪伴引导,人生的走向也许会变得不一样。

2020年8月12日,检察机关与观护基地、社工和小涛的家长签订了四方协议,计划在为期半年的帮教时间里,共同帮助小涛改正错误。

观护基地的日子:我有信心改变自己

“这段时间我在上海鹰峰电子有限公司工作,没有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感觉心情很好很舒畅,也会和同事谈话聊天,没有出现同事之间的矛盾,也经常和家里人通话谈心。”进入观护基地一个月后,小涛在写给社工的思想汇报里这样写道。

在观护基地,公司为小涛挑选了一个人品、技术都过硬的带教师傅,他和小涛同吃共住,不仅在工作中对小涛“传、帮、带”,也在业余时间和小涛聊天谈心,引导他积极生活。在公司里,小涛“涉罪未成年人”的身份被隐藏,除了带教师傅和公司负责对接的主管,其他人都把小涛当作新来的小年轻,小涛没有受到任何歧视和区别对待,自信心逐渐恢复,也交到了一些新朋友。其间,检察官和社工定期与小涛沟通,对他进行引导和教育。

现在的小涛适应了公司的工作节奏,生活充实、作息规律,偶尔也会和朋友去唱歌、健身。同时,他还在社工的引导下,开始阅读法律知识读本和案例材料,努力正视自己的过往,增强自己的法治观念,避免再次犯下错误。他说,“我现在有信心改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这个改过自新的少年也确实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为了一个“有用的人”——在观护帮教的第五个月,小涛从学徒升级成了师傅,开始带新来的员工学技术。也因为有了师傅的身份,他立志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先进的技术,形成了自我进步的良性循环。

今年2月10日,为期六个月的帮教宣告结束,经考察,因为小涛的表现,检察机关最终对他做出了不起诉决定。小涛年少时犯下的错误,终于在成年之前全部翻篇,崭新的人生将在他的18岁正式开启。

而小涛在帮教第二个月写下的小小愿望也得以实现,当时的他“很期待以后自己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如今的他拥有了和观护基地的劳务合同,成为了公司的正式员工。签约仪式上,检察官也和观护基地就未来对小涛持续性的观护帮教进行了沟通交流。

观护基地的故事:让“三无”未成年人有未来

小涛的故事不是个案。自2014年年底,松江区检察院和上海鹰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该公司建立观护帮教基地以来,像小涛这样被送往观护基地的未成年人有10人。这些未成年人大多和小涛有相似的处境。一方面,他们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都较小,认罪悔罪态度良好,没有逮捕必要。另一方面,他们都是所谓的“三无”未成年人,在上海无监护条件、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来源,若取保候审,可能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惩戒。为了防止这些未成年人在羁押场所内被“交叉感染”,也为了防止他们取保候审后缺乏管束再次犯罪,检察机关建立了观护帮教机制,即不对他们立即起诉,而是通过在观护基地进行长达半年的观护帮教,监督考察他们的表现,以此为依据决定最终是否提起公诉,并在此期间对他们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

观护基地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帮教师傅、宿舍和工作岗位,将“三无”问题一一解决。检察官也会定期通过社工了解他们在观护基地的心理状况和适应情况,逢年过节时,考虑到这些未成年人家人都不在上海的情况,检察官们还会像家人一样为他们带上礼品,送去祝福,和他们聊聊近期的感受。在为期半年的观护帮教结束后,基地和未成年人也可以双向选择是否留用。

未检办检察官表示:“未成年人正处于性格、行为的发展变化阶段,可塑性很强,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置,要做到教罚并重,让他们能真正改过自新,拥抱崭新的人生。”而观护帮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机制。据介绍,从观护基地离开的涉罪未成年人中,重犯率为0%。离开观护基地后,他们有的像小涛一样留在了观护基地工作,有的则在学到技术后回老家创业,人生各有精彩。

未来,松江区检察院将继续构建更为完善的观护帮教体系,与区内更多工厂、机构达成合作,拓宽观护基地覆盖行业,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更多选择,让他们能在这里学会一技之长,拥有自食其力、走上正途的能力,让他们的美好人生能从这里重新开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青春 B07 他们崭新的人生,从这里开启 2021-03-16 2 2021年03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