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痰”

本文字数:1131

  “痰”:

“欠债不还、恶意失信已成为社会的一个毒瘤。”专家建议,优化征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人员惩戒力度,“降低恶意失信人员(老赖)的入刑门槛”。近年来,失信现象增多,完善诚信体系建设成为很多两会代表和委员的建议。(3月10日《新京报》)百家讲:

为了破解民事裁决  “执行难”,最高法曾下发“限高令”,以法律手段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还款义务,并接受群众举报,依靠申请执行人提供线索,及时对被执行人进行调查,采取拘留等强制手段敦促其履行法律义务。然而,从执行情况来看,显然不尽人意。法院对“老赖”采取拘传、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手段,效果有限,仅靠一纸“限高令”,无疑是隔靴搔痒,对“老赖”震摄力不大。同样,对“老赖”进行失信惩戒,也收效不大。可见,只有将“老赖”入刑,才能破解“执行难”。

降低“老赖”入刑门槛,有助于破解“执行难”。首先,应从提高法院的执行力入手,严把传讯、查封、扣押、冻结、拘留等各个环节,不能让“强制执行”形同虚设,甚至沦为“老赖”的“避风港”。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多办实事好事,少做表面文章,切实担负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应严格执行《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法条,对于那些有能力却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老赖”,一律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责,从重量刑,提高“老赖”违法成本。——张连洲

“痰”:

这段时间,短视频平台投放了很多在线教育机构的广告,这些广告大多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的辅导,价格8-40元不等,有的还请名人站台,宣称为了抢占市场,低价辅导是培训机构送给家长们的福利。  (3月12日《中国青年报》)百家讲: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有部分在线教育平台不怎么重视教学品质和授课效果,却一味追求广告营销,通过话术造成家长焦虑,无疑严重偏离了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事实上,“群演名师”的闹剧,已经涉嫌违法。《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利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群演”虽然不是真的“名师”,但却涉嫌利用“专业人士的名义或者形象”。

对网络广告和传统媒体广告的监管应该是“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方面,切实将线上教育纳入监管范围。由于诸多原因,在线教育监管面临培训内容核查难、培训预收费监管难等现实问题。强化日常监管,继续抓好线上机构备案审查工作,通过严格审查把好入口关;另一方面,动态更新黑白名单,建立监督举报平台,广泛接受各方监督。严查严处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并通过多种渠道曝光,形成警示震慑,引导培训机构规范经营。惟其如此,才能以儆效尤,引导在线教育行业健康发展。——吴学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百家讲“痰” 2021-03-16 2 2021年03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