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通讯员 陈淋清
本报讯 “秃”是困扰当下诸多年轻人的难题,为预防脱发,年轻人们想尽办法。而原本没有脱发烦恼的小丽,在用了某知名品牌的洗发产品后,头发渐渐全部掉光。小丽一气之下,将洗发产品生产商告上了法庭。谁该为“秃头”买单?近日,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理此案件后,判决驳回原告小丽的诉讼请求。
原本拥有一头秀发的小丽,在使用某知名品牌的洗发产品后,头发开始结块、掉落,虽及时就医、停用产品,却都未能阻挡脱发的趋势,最终头发全部掉光。经过治疗后,虽然脱发区域缩小了,新的头发也长出来了,但郁气难纾的小丽还是一纸诉状把洗发产品生产商告上了法庭,要求其承担产品侵权责任。
法庭上,原告诉称,其在使用被告生产的洗发产品后,头发全部脱光,容貌受损,据此认为涉案洗发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故依产品侵权责任主张被告赔偿医药费、假发套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10万余元。
被告辩称,被告生产的产品均经国家严格检测,是合格产品,不可能造成原告诉称的脱发结果。且医院诊断原告病情结论脱发为斑秃,并非使用被告的产品造成的,原告脱发与被告的产品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同意承担产品责任。
闵行法院经审查涉案事实和在案证据后认为,原告曾有“假性斑秃”的就诊记录,假性斑秃是相对斑秃而言的一种无明显致病原因的慢行进行性瘢痕性秃发,由于局部皮肤萎缩形成瘢痕,毛囊结构消失,因此毛发无法再生。现原告头发已再生,可见病症与“假性斑秃”不符。
此外,原告在停用被告产品后,脱发状况未有合理转归,而是脱发越加严重,医院就诊拟是“斑秃”。而“斑秃”主要见于中青年人群,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其病变处头皮正常,无炎症及自觉症状,目前病因不是很清楚,可能和情绪、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熬夜、工作压力过大、免疫力低下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免疫反应有关。因此,难以认定原告头发脱落与使用被告产品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涉案洗发产品作为日常消费品,已为社会中不特定人群常年广泛使用而并无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经检测机构对涉案产品进行检测,各类指标也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综合现有证据,无法认定涉案产品存在质量缺陷。
据此,原告要求被告承担产品生产者侵权责任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