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阿楠(化名)的刑期就要结束了,回想起3年前,阿楠写给女儿的那封祝福信,上海市提篮桥监狱的民警仍感唏嘘。
阿楠是提篮桥监狱的一名服刑人员,十年前因为诈骗罪获刑。然而,阿楠的服刑表现一度让人头疼,他不服法院判决,拒绝服从监狱管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还不断埋怨妻子对他关心不够,家庭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阿楠的刑期较长,他能否认识到自己的罪错?与家人的关系还能修复吗?在中国法律服务网司法行政案例库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则案例。
不择手段赚钱是为了妻儿?
阿楠到提篮桥监狱服刑时已经年过四十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阿楠的入狱对整个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可是阿楠从未体谅过妻子、女儿在他服刑后要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生活艰辛,也没有反思过自己的问题。
其实,阿楠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也算是个有“本事”的人。阿楠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在初中毕业后就自谋生路,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创业基础后便选择自主创业,也抓住了当时的机会赚到第一桶金。
创业初期的成功,使阿楠在同行业中受到一定的好评,加之一些怀有其他目的的吹捧,导致创业后期的阿楠自我膨胀严重,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过高地估计了自身能力,也为后来的为所欲为埋下了祸根。
事业上的一帆风顺使阿楠渐渐淡忘了创业的艰辛和初衷,从初期挣钱的辛苦到短时间内手握大批合作伙伴的资金,“不劳而获”的幻觉成为了阿楠犯罪的直接诱因。而同时,女儿的出生让习惯了享乐的阿楠感受到了生活压力,他觉得创业赚钱积累的财富太慢,想赚更多钱,急功近利的他抱着侥幸心理偏离了正常生活轨道。
阿楠入监后,由于性格倔强偏执和法律意识淡漠,一直不服法院判决,坚持要妻子帮他想办法申诉,并以不认罪为由拒绝服从监狱管理。
对改造生活的种种不适应在阿楠身上屡屡出现。原本就有些盲目自信的阿楠入监服刑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也不愿与其他服刑人员交流,哪怕沟通,言语中也时常透露出鄙视他人、自恃清高之意。别人的意见、建议,阿楠根本听不进,对民警的教育引导持排斥态度,可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阿楠与家人的关系也因为他的执拗、错误观念一点点恶化。阿楠入狱不久后的一次会见时,和妻子发生了“争执”,他觉得能赚到钱是有能耐的表现,妻子不应该管他到底干了什么。而且自己当时不择手段赚钱就是为了让妻儿过上好的生活,这是他对她们的爱,她们应该体谅他……即使已经服刑,阿楠还是没能反思自己的罪错。妻子为他申诉的过程中,阿楠还总是埋怨妻子申诉太慢、力度不够,对他关心太少。
服刑生活的不适应、家庭关系逐渐陷入僵局,阿楠身心压力陡增,个人情绪时常不稳。这些民警都看在眼里,也想方设法为他“对症下药”。
改变服刑态度的特制“药方”
有了对阿楠问题症结的细致诊断,监狱民警结合“评估-管理-矫正”一体化的理念,特制了“药方”——即根据阿楠前期的评估结果,针对相应的风险因素,制定个别化的矫治方案,并在日常的管理和教育矫治中逐步落实。
阿楠的法治意识薄弱,还有侥幸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民警结合现实案例的法律剖析、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以及监狱、监区开展的系统性普法教育引导阿楠正确认识法律的严肃性,消除侥幸心理。现身说法的服刑人员中既有原银行高管,企事业负责人、也有个体户、普通职员,他们的罪行控诉使阿楠切身体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触犯法律,依法都要受到惩罚。民警也一再告诉阿楠,若是对判决有异议,有法律途径可申诉。
而对于阿楠“自我中心”的特质,民警不仅通过日常的管理训导,帮助他规范狱内行为的养成,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还通过狱内推行的项目化矫治手段,鼓励他报名参加了人际关系调适项目,重点引导阿楠去感受周围人的善意,激发他的改造积极性。
通过一段时间的矫治,阿楠与同犯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一天,一位服刑人员出现了严重便秘情况,是阿楠及时发现并凭借经验帮他妥善处理。民警因势利导,肯定表扬阿楠所作所为的同时,也在鼓励阿楠的基础上为他分析这件事带来的收获。帮助他人的举动最终也帮到了阿楠自己,其他服刑人员得知此事后都对阿楠另眼相看,阿楠的人际关系得到空前改变,融入改造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被激发。之前与其他服刑人员因相处而产生的矛盾、违纪行为几乎没有再发生过。
阿楠在民警的教育引导下不断发生着改变,他的家人了解这一切后也慢慢改变了对阿楠的态度。为了让阿楠能更加理解家人,民警邀请阿楠的妻子到监狱参加开放日活动,现场了解阿楠的改造环境,讲述阿楠入狱后他们的生活……听着妻子声声真切的哭诉与期盼,阿楠终于感受到妻子帮他申诉的艰辛、面对的生活及精神压力。尤其听到女儿快要成家时,再次感到了身上的责任,也逐渐学会了 “换位思考”。
在规范管理与关怀帮助共同发力的矫治方案下,阿楠终于诚心反思自己的罪行。后来,阿楠向民警坦言,当时他做生意,钱怎么用都是他说了算,过程中也曾“出过事”,但后来以经济纠纷了结,所以他后来也抱着“大不了就以经济纠纷了结”的侥幸心理诈骗。
判刑后,阿楠清楚知道自己的犯罪事实确凿,可是仍然心存侥幸,期望妻子能找关系帮忙申诉,“能申诉成功最好,申诉不成就混日子”。所以他自己不主动在狱中申诉,也不主动认罪,自作聪明地陷入了一个认知怪圈:心里知罪,嘴上不表达,改造混日子,幻想妻子申诉成功……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彻底改变一个人是艰难的,但至少经过民警多年的跟踪教育矫治,原本那个不肯认罪的阿楠彻底改变了服刑态度,不但认罪悔罪,放下了对过去一些纠葛的埋怨与恨,决定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心态理性多了,还获得过监狱改造积极分子的称号。阿楠的妻子也主动放弃申诉,积极配合监狱工作督促阿楠改造,多次到监狱进行亲情帮劝。
女儿结婚时,阿楠写了一封信,信里是他对女儿的深深的歉意与最美好的祝福,这封信感动了婚礼现场的人,他的真情流露和转变也让期盼一家人团聚的妻子、女儿看到了希望……
“对症下药”前的“全面体检”
要对症下药,必须对阿楠“全面体检”。
监狱安排狱内的专职评估民警和心理咨询师对阿楠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评估,通过专业的测评工具和技术,阿楠的“人物画像”渐渐清晰起来,性格内向、固执,自我中心较强,缺乏同情心,不关心别人的感受,以及在家庭婚姻、犯罪态度上的冲突困扰,让阿楠的改造难度变得非常大。
为此,监狱特地组织多位对服刑人员矫治经验丰富的 “老法师”对阿楠进行了一次专家集体会诊,详细梳理了教育矫治阿楠的难点,找到问题的症结。首先,阿楠认知已经固化了,要重新准确认识自我,疏导阿楠几十年来的固化观念,面对现实,认清服刑前后的认知落差是改变阿楠改造观念的重点和难点。其次,阿楠自我中心特质较强,必须理性转变这一特质,因为这是阿楠不认罪,无法正常改造,与家庭关系不融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要想方设法取得家人的配合。阿楠对家人的爱虽偏离轨道,但他对亲情其实仍然非常渴望。促使阿楠反思自己,认罪悔罪,诚心改造,就必须取得家人的支持与配合。而只有阿楠诚心认罪才能使他的家人改变对他的态度,解开矛盾症结。
在详细分析阿楠的心理活动和犯罪主因后,民警深入研究阿楠的各方面经历,多次走访阿楠原来生意上的合伙人,联系他的家人。在这过程中,民警了解到,阿楠在过往的处事过程中就极少反思自己,比如公司出现问题时,阿楠往往会埋怨、指责合作伙伴,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另外,心存侥幸,也是阿楠不愿认罪的一大原因。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