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厕所革命”不能沦为摆设

本文字数:965

资料照片

  □何勇海

最近,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群众举报,河南省永城市部分农村,“厕所革命”工程已经完成改造的厕所不好用、不能用,一些厕所长期闲置,成了村里的“摆设”。(4月8日央视)

在农村推行“厕所革命”,是相当重要的民生工程。原国家旅游局曾经发布的《厕所革命推进报告》提到,农村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其中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多种,最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肝炎、感染性腹泻等。故推进“厕所革命”是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农村,提升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品质的需要,让农民告别“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冬天如厕冻屁股,夏天蝇蚊挥不去”的尴尬。

然而,部分农村的“厕所革命”,被搞成形式主义的“革命”甚至是“假革命”,是这几年常有的事。比如今年1月,新华社记者深入某市农村调查发现,部分地方的改造厕所存在设计缺陷大、工程质量差、后续保障弱等多方面问题,近五年来,有一批改造厕所被村民用作堆放杂物等或彻底弃用,造成资源浪费,被称为形式主义“标本”。此次,又是央视曝光河南永城农村改造厕所成“摆设”。真不知这种新闻还要报道多少起?

“厕所革命”在部分农村为何沦落至此?从多处报道看,有的地方表示“缺钱”,地方财力捉襟见肘。财政缺钱或许只是托辞,只要挤一挤,以民生优先,总还是有的。据央视网报道,为解决好农村厕所问题,2018年国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仅中央财政就投入70亿元,用于农村“厕所革命”,2020年又先后投入近100亿元加大农村“厕所革命”力度。这些钱到了地方,真正全部用于改造厕所了吗?

部分农村的厕所改造之所以被搞成“摆设工程”,还是因为相关部门思想不重视,行动流于形式,热衷于表面,或单纯追求数量,不讲求实用性;甚至于在决策时就不科学,在设计时存在缺陷,上马施工时稀里糊涂,后续保障也就更无动力。

在厕所改造方案规划、工程立项阶段,必须要求走村入户调研、倾听农民意见,形成科学决策;多渠道筹集、充分保障改厕资金,尽量让农民少花钱、不花钱。在施工阶段,必须配套严格的监管和督促机制,把工程质量落到实处,严防腐败和作风问题。每个新厕都要验收,别只听汇报、看台账,还要普遍查实情、听民意,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浪费资金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厕所革命”不能沦为摆设 2021-04-13 2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