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三亚又见“海胆”

本文字数:801

  金勇

最近,关于“三亚海胆”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消费者和店家都在各说各话,事情或许还会出现“反转”,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知名旅游城市的三亚,再一次因为消费纠纷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曾经在海南生活多年,对于三亚也颇为熟悉。从风景来看,三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椰风沙幼,碧海蓝天,旅居于此让人心旷神怡。

这几年,海南因为推进国际自贸港建设,硬件设施突飞猛进,但让人诟病的“服务软件”虽有改善,却始终未能摘下“宰客”的帽子。

三亚的旅游业极其发达,随之而来的服务业理当更上层楼,才能为当地锦上添花。虽然多次前往三亚,感受颇深的总是一种说不出的别扭。这种感觉不仅仅来自于直接的被“宰”,或者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愉快体验,而是一种来自于这个城市骨子里的排斥。

三亚当地的常住人口并不多,在景区附近从事服务业的其实也大多是外来人口,这些外来打工者尽管吃苦耐劳,但大多对当地缺乏归属感。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今后在当地扎根,而是借旅游大势赚一些快钱、热钱,这样的心态下,想要获取贴心的服务谈何容易。同时,因经营理念、手段都逊色不少,当地人对这些具有“活络”思维的外来者同样没有好感。

这种情况其实在很多热门旅游地区,尤其是当地人口较少却又热门的地方尤其普遍。在拉萨、大理、丽江、凤凰、北海等地,都很容易体会到类似的感觉。

在上述地区旅游开发的前期,当地人与外地人的情感交融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但随着市场的壮大,利益分配的倾斜,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龃龉,甚至是冲突。随之而来的则是经营成本的飙升,服务质量的下滑,各种不良的消费体验通过媒介广泛传播后,最终受损的必然是城市形象。而三亚就曾因此屡屡  “吃瘪”,落下了不少的  “骂名”。

旅游者追寻的是心情放松和别样体验,经营者要的是有利可图和良好口碑,本来可以双赢,但就怕有些人只想走“捷径”,一旦坏了“规矩”,则会“后患无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 三亚又见“海胆” 2021-04-16 2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