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4月15日起至4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就《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在旅游领域探索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对举报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和严格保护。(4月15日中新网)
一到旅游高峰期,一些地方的旅游乱象就更加突显。比如低价游、景区商家宰客欺客现象;导游强制游客购物、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等。这些旅游乱象在一些地方甚至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根治,成了顽疾。
要遏制这些旅游乱象,通过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要根除旅游顽疾,简单靠监管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调动公众的监督热情,鼓励内部举报人站出来,从内部攻破坚固的“利益堡垒”,才能更有利于打破既得利益群体的防线。不仅是旅游领域,在很多行业,都有必要建立“吹哨人”制度,才能更好地揭开行业黑幕,实现社会共治,根除行业痼疾。
另外,旅游乱象破坏的是地方旅游形象,不利于地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但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却有“护犊心态”,面对问题不反省,不改进,却总想着“捂盖子”,来遮掩自己的“无能”。
所以,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遏制旅游乱象,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监管部门给力,对各种旅游乱象零容忍,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这样才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一些地方的旅游服务难有改善,服务质量难以提升,旅游乱象屡禁不止,正是因为相关各方都没能“守土有责”,不论是官方,还是消费者、行业内部,都欠缺“吹哨人”。所以,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或倒逼或鼓励各方勇当“吹哨人”。从地方政府,到行业从业者、游客等,都要参与进来,都要成为那个“吹哨人”,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形成社会共治,“合力吹哨”,才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根除旅游领域痼疾,共同擦亮旅游发展的法治底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