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痰”

本文字数:1137

  “痰”:

“老慢病难治愈?别担心,人体干细胞疗法,80天帮您细胞再生!80天助您肝脏功能恢复!赶快拿起电话订购吧!”这种以专家讲解、听众互动、电话卖药为内容的广播,很可能来自“灰广播”。(4月22日《科技日报》)百家讲:

这种“灰广播”,实际上是通过合法广播频段进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的播放。广告内容以宣传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为主。

“灰广播”兜售“神药”坑人,亟需精准打击。保健品不是药品,世上没有“无所不能”的“神药”。有关主管部门一方面要重典整治将普通保健品宣传成“无所不能”的“神药”的虚假广告,一方面,要严厉查处唯利是图,为虚假广告提供平台的“灰广播”,严格对“灰广播”涉事单位节目制作和播出的监管,强化对“灰广播”涉事单位的整改和排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能助纣为虐,不能让“灰广播”保健品带货继续坑人,坏了正规广播电台的名声。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增强对虚假宣传的辨识能力,不能被所谓的“人体万能干细胞”保健品等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神药”所迷惑,对于一些新药或新疗法要保持冷静、理智。如果误听、误信购买了此类通过夸大疗效、虚假宣传等方式售卖的保健品,可以依法向经营者要求索赔,不能充当“灰广播”的“扩散者”,不能成为“灰广播”保健品带货坑人的“帮凶”。——周志宏

“痰”:

看病、开方、买药,看病问诊的正常流程是对症下药。但你听过“对药下症”的逆向“神操作”吗?记者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购药,发现多家平台流程均是先选购药品,后根据药品配处方,且审核走过场,连用11岁的儿童身份也能轻松买到麻醉类药品。  (4月25日半月谈)

百家讲:

事实上,网络售药乱象并不止于处方上的“对药下症”,很多网上药店还存在违法销售禁售药品的行为,严禁首诊与凭处方购药,几乎形同虚设,药品事实上被等同于普通的商品在销售,违背了药品网售放开的初衷,掉入了“一放就乱”的窠臼。

网络销售药品放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有效监管。事实也证明,监管不只是制订一些法规要求平台遵循,也不只是囿于事后执法处理的末端治理,如果缺乏各个环节流程的有效介入,而放任市场自洽,就会出现变通流程玩游戏,“对药下症”是其典型缩影。所以,网售药品亟待监管“对症下药”。

网络售药应是“医”与“药”贯通的过程,应当保证真实性与权威性。规范网络售药关键还是要牵住处方信息的“牛鼻子”,监管有必要建立专业电子处方信息平台,为有处方权的医生提供专业处方信息服务,强化渠道的独立性,避免市场环节的利益勾连。

一方面需完善法规,给网售药品违法违规列出明细的“负面清单”,提出处罚标准,保证禁而能止;另一方面打破传统监管地域与层级的设置,实施专业监管,强化监管责任,落实过程监管。——房清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百家讲“痰” 2021-04-27 2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