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学院

"墨水瓶"事件:载入史册的首次学生运动

本文字数:961

  □蒋晓伟(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

南洋公学特班学生历经一年多的法学教育,对“自由”“平等”的民法意识,以及“国民”“人权”的宪法意识有了初步认知,面对非正当合理的处罚,学生们维权意识迸发并付诸行动,演绎了载入史册的我国第一次学生运动。

1902年11月5日,南洋公学国文教习郭镇瀛到五班上课,发现师座上有一只洗净的墨水瓶,以为是班上学生嘲讽他“胸中无墨”,便严辞追查。威逼之下,五班一学生诬告是学生伍正钧所放。13日,校方应郭教习要求,公告开除无辜学生伍正钧,从而引起五班同学的质疑和反对。五班学生经过与校长申辩未有结果,随即决定集体退学以示抗议。临行前,他们分头去各班告别,表示反对这种专制压迫,这一行动得到了全体特班同学的同情。校长汪风藻获悉后,不问情由,宣布开除五班全体学生。全校学生问讯大哗,纷纷表示强烈不满。学生当即自行推出代表与校方交涉,请求校方收回成命。校长“以此示做”坚决不允。这个决定如火上浇油,更加引发学生的激愤,特班学生经议论,决定全体退学以示抗议。

至此,校方骑虎难下,只得请广受学生尊敬的特班总教习蔡元培先生出面调解。经蔡先生耐心说服,学生方同意暂缓行动。蔡元培当晚前去拜见公学督办盛宣怀,但盛宣怀素来就对传播民主自由思想的蔡元培甚为不满,以“别有要事”辞而不见。全体学生打好行装,集合在大操场,等候最后的答复。至16日上午十时左右,仍不见回音,于是全体特班学生以班级为序,高呼"祖国万岁"的口号,秩序井然地走出了南洋公学。蔡元培先生也愤而辞职,随学生一起离校。

学生在离校声明中宣示:“今日为学校之奴隶,他日为政府或外人之奴隶而已,于我国何裨焉?”“我国政界顽野已极,非有改革思想者殆不得为国民”。这是经过法学教育后民权思想的觉醒,也是对封建专制的反叛。

这次学潮,南洋公学两百余名学生退学,尽室皆空。经校长请人多方劝说、又去动员了家长,才有少数人返回学校,但退学者仍达一百四十五人。蔡元培和学生在“中国教育会”章炳麟等人支持下,随后成立“爱国学社”,使退学学生得以继续学习深造,并坚持在理工科课程外开设法律课程。

当时社会进步舆论《新民丛报》《苏报》等发文,积极支持学生正义斗争,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称此事为“一声霹雳”,“中国革命之先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学院 B07 "墨水瓶"事件:载入史册的首次学生运动 2021-05-12 2 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