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通讯员 金玮菁
本报讯 随着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喜欢上了收藏古玩、字画。一些收藏者会通过古玩交易市场将手中的藏品出售,获取高额的利润。但这其中存在的风险很大,有人不仅赚不到钱,还被人钻了空子,骗走钱财。日前,经宝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3年3个月,并处罚金。
2018年8月,陈女士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她拿着家中一块奇石去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打算出售赚钱。该公司副总经理徐某帮她联系买家签订协议,可大半年过去了,石头没有卖成,徐某却失去了联系,陈女士给徐某的12万元也打了水漂。2020年1月,徐某被民警抓获后,他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2017年7月,徐某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工作期间接待了陈女士。陈女士想让公司帮她的藏品一块奇石做展览,还签订了展览服务协议。
2017年10月,徐某因举办婚礼,手头缺钱,就打起了陈女士的主意。徐某告诉陈女士,一名李姓买家愿意购买她的奇石,已经在《成交确认书》上签了字。李姓买家支付的第一笔款项560万元,徐某也已代收。
徐女士看到两份《成交确认书》上李姓买家的签字和一张560万元转账消息的图片,心花怒放,奇石即将为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
就这样,徐某开始了他的骗钱之路。他编造了自己为了奇石去福建出差周转、要给奇石做公证等各种借钱理由。陈女士想到即将到手的收益,不疑有他,慷慨解囊。“他前后给了我两份《成交确认书》,还给我看转账的消息,所以我挺相信他的。他还许诺等我的奇石卖出后,借的钱从佣金中扣除。”
实际上徐某是回启东照顾妻子,钱都用于生活开销。《成交确认书》上李姓买家的签名是他冒签的,转账消息的图片也是他用软件PS的,为的就是获取陈女士的信任,并拖延时间。
展览后,陈女士的展品没有买家看中,要求徐某将借的12万元一次性归还,徐某就将她拉黑了。
案发后,徐某家属向陈女士进行赔偿,并取得了谅解。经查,徐某此前也曾因合同诈骗罪、诈骗罪获刑。
宝山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款,数额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日前,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3年3个月,并处罚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