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维权热线

问与答

本文字数:2532

  被人骗了车贷  如今该谁归还

我妻子在婚前曾谈过一段恋爱,对方骗她在车贷上签了字。她前男友当时只付了车子首付,车贷也只还了一个月。车子是在我妻子名下,但她连车子都没碰过,双方分手后就没再联系过。此后,车贷那边就经常打电话给我妻子催款,也有人上门到家里面来要债,我们也曾报警过,警方表示她前男友是否构成诈骗还要进一步调查。此事就一直拖到现在。如今,法院给了我妻子传票。请问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王先生

【解答】

王先生,您好!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您妻子作为车辆所有权人以及借款合同的债务人,有义务偿还车辆贷款。如您报案后不构成诈骗罪,建议您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返还车辆。

电话号码被异常注销  导致损失应如何追偿

此前,我的电话号码一直属于正常使用状态,未欠费,并在5月5日充值了100元。但当晚手机出现无信号现象,我拨打客服电话得知号码处于销户状态,这导致我电话处在空号现象。注销电话号码一事我并不知情。我是开公司做生意的,这让我的供应商和加工厂感到惶恐,我银行卡支付汇款也需要验证码。不知是运营商错误操作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电话号码被异常注销,但已经导致我货款支付不出去,甚至会被供应商起诉,对此我感到非常无奈。请问我该怎么应对?造成的损失能否追偿?  周先生

【解答】

周先生,您好!目前,我们使用的手机号码基本上都是实名认证的,因此,即使注销号码也是需要您本人办理相关手续的,运营商在非号码使用人本人到场、没有委托手续的情况下注销您的手机号码,从操作流程上看是存在问题的,因此,您可依据《民法典》诉讼运营商进行维权,如您查询到直接侵权人,可直接诉讼侵权人以及运营商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办好新卡退旧卡   健身房拒绝退款

我在某健身房办了一张5年卡。第一次去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新办一张终身卡,并赠送50节私教课,之前的5年卡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帮我处理退款,然后我办了新卡。之后,疫情爆发,过了大概10个月,我再去找健身房,对方告诉我之前那个工作人员已经离职了,现在处理不了退款事宜,拒绝退还那张5年卡的费用。健身房经理表示该工作人员拿到卖卡的提成后离职了,他们也是受害者,没有办法给我退款。请问这种情况我该怎么维权?  黄女士

【解答】

黄女士,您好!您与健身房之间形成合同关系,即使健身房的工作人员离职,也不影响该合同的效力,在健身卡尚未消费或未全部消费完毕的情况下,您可以要求退还尚未消费部分的钱款,如健身房拒绝退款,建议您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通过诉讼维权。

买完车库欲反悔  推翻合同谁之责

我卖了个车库,当时签了买卖合同,没有办过户手续但做了公证,买方拿公证就可以去办过户手续,钱已经都给我了。现在买方反悔,他认为车库升值空间不大,想退给我。我现在钱已经用了,无法退钱给对方。他说要起诉我,请问我该如何应对?董先生

【解答】

董先生,您好!您与买家签订的车库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并生效,且根据合同约定,买家已支付全部钱款,您也协助买家办理了可以独立过户的公证手续,目前,买家欲推翻合同,该行为属于违约,建议您搜集相关证据积极应诉。

小金店收购黄金  如是赃物怎么办

我是开小金店的,前段时间收了价值5万元的黄金,后发现是赃物(不知情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收购)。审讯时也证实了我无罪,现在警察要求我把黄金退回,请问合理吗,合理的话我的损失由谁赔偿?  宋先生

【解答】

宋先生,您好!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10月30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财物的不予追缴,作为原所有人的被害人对该涉案财物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通过诉讼程序处理。您是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的黄金,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如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退还黄金,由此造成的损失,可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向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主张退还钱款。

用完面膜发生过敏  赔偿责任该谁承担

我购买了某品牌面膜,用了之后出现严重过敏。诊断发现是化学物品过敏引发的湿疹,去医院治疗了好几个月才治好。但是对方公司不承认是他们产品的问题,也不愿意赔偿,这样的情况该如何索赔?谭女士

【解答】

谭女士,您好!如果该面膜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造成过敏是您自身的原因导致,建议您与商家协商退货退款;如果过敏是由于该面膜的质量不合格导致,建议您向商家主张侵权损害赔偿,如商家拒绝赔偿,您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法院诉讼维权。

遇到父母家暴  孩子该怎么办

我是一个女孩,现在刚上初中。父母因为重男轻女,对我一直不怎么待见,只要我犯了错误就会打我,下手还很重。这样的情况出现很多次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难道只能就这样默默忍受,一直等我长大离开才算完结吗?  小林

【解答】

小林,您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规定职责和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由于您目前属于未成年人,因此,建议您向学校、老师、居委会、妇联或派出所等部门反映相关情况,申请援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热线 B04 问与答 2021-05-25 2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