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一批新规定和新举措将开始施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新修订的《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6月1日起,一批新规定和新举措将开始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记者注意到,其中,新修《未保法》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专章、政府保护,首次明确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并首次将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纳入法律保护。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共七章68条。该法坚持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的思路,明确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则和机制,界定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强化了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加强了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充实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预防的责任,进一步推动了与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统筹衔接,增强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其中就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以及为未成年人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预防犯罪教育负有直接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共九章132条,是一部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要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首次系统全面阐述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及禁止行为;首次明确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首次明确了国家长期监护、临时监护的情形;首次将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纳入法律保护。
记者注意到,在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的“六大保护”中,家庭保护仍然处于首位,其中明确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的十项监护职责,如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其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等,同时也规定了十一项禁止行为,如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违法处分或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等。
而除了涉及未成年人的两部法以外,即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著作权领域的基本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法律之一,此次修改后共6章67条,新法规定“时事新闻”将受著作权法保护;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作品”定义进行与时俱进修改;增强侵犯著作权的执法力度。
新《专利法》主要包括三方面的重点内容:加强对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专利实施和运用;完善专利授权制度。新专利法首次在立法层面提出了新药专利权期限补偿制度,可以提高我国作为全球创新药首发地的吸引力,刺激本土创新,促进企业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
另外,为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按照《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等规定,市发改委也对《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自6月1日起执行。新修办法优化了6个方面内容:优化完善养老机构服务收费定价原则;优化保基本养老机构定价流程;建立认知障碍照护养老服务收费规定;完善养老机构服务收费范围;加强对其他类型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的指导;加强政务信息公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