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为调解事业他写下“特别家书”

——记青浦区朱家角基层人民调解员徐新云

本文字数:1496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初识徐新云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普通的人民调解员,曾先后两次心肌梗塞,在冠状动脉内置入2付支架。2017年6月份,徐新云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写下告妻女、家人书:“我个人热爱人民调解工作,如以后在上班途中或工作岗位上突然发病作古的,千万别责怪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允许提出任何无理要求。”这封特别的家书,字字感人肺腑,句句令人动容,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从1983年10月份开始,徐新云一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14年9月份,年满60周岁从朱家角司法所退休后,返聘至朱家角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张巷村工作室、朱家角工业园区工作室。2020年3月,成立“老徐工作室”,继续从事他所热爱的人民调解工作。在近35年人民调解工作中,他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近万余件,疑难复杂矛盾纠纷800余件。

“居民有难我帮忙”

2018年4月9日下午5时许,朱家角镇某小区部分居民居室内大量进水,原来是自来水改修工程承揽单位施工人员下班时,未将自来水总阀门关闭,使得部分居民住房的天面、地板、家具、墙壁和底楼以及两户商户的部分商品被浸泡,一些居民对此怨声载道,反映强烈。

老徐得知此情况后,立即开展了有条不紊的调解工作。在听取和了解受损居民的情况反映和具体诉求后,老徐让他们各自列出损失清单,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心平气和地解决。在取得受损居民列出的损失清单第一手资料后,老徐随即邀约了双方一同到达现场,进行实地查看核实以及受损评估。

为了防止矛盾纠纷升级,老徐在开展调解过程中,悉心了解受损居民诉求,耐心宣讲相关法律,引导受损居民以合法的形式解决合理的诉求。经过与受损居民反复沟通,并与某公司进行了3次协调、10多次的电话商议。2018年5月4日,在老徐反复耐心的调解下,屋漏争议终于在事情发生后的第20天得到了圆满解决,由某公司支付了总额10.6万元赔偿金,最小受损户获得赔偿980元,最大受损户获得赔偿47355元。

“企业欠款我协调”

烈日当空,贺某站在朱家角工业园区某公司六楼房顶上,扬言要跳楼自杀。徐新云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协同公安民警以及救护人员等,对其进行规劝解释。经过3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贺某终于被规劝下楼。

原来,在当年6月初,某公司将制罐车间发包给贺某,主要从事的是大水桶罐、小水桶罐和月饼罐的制作。但第一个月所生产的小水桶罐的盖子不合格,装运至某业务单位时遭退货,原因是贺某在生产工艺、质量、数量等方面的管理未能跟上。面对经营不下去的窘境,贺某向发包方表示不做了,要求发包方支付14万多元,而发包方测算总额是8万多元,拒绝了贺某的加价要求。贺某便召集不明真相的职工,说老板不愿发工资,至青浦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帮助解决。因此类争议属于“承包合同纠纷”,而非劳资纠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不予受理。于是,贺某采取了爬上发包方楼顶,扬言跳楼的过激行为。

当天傍晚,贺某被规劝下楼后,即被送至沈巷派出所。老徐便联系发包方法定代表人到派出所,通过“面对面”的调解方法,给双方讲道理讲法规,让双方冷静地坐在了共同协商的平台上。又采用“背靠背”的调解方法,分析各自的利弊和所产生的后果以及承担的责任。经过老徐耐心、反复的劝说,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相互谅解,最后由发包方支付给贺某12万元。同时,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在35年如一日的工作岗位上,徐新云不顾患过重病,总是带着春天般的温暖,用宽容、理解和法律柔性的一面,为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分清是非、厘清责任和了断纠纷。在朱家角镇,“有矛盾找老徐”已成为了居民群众的口头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为调解事业他写下“特别家书” 2021-05-31 2 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