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扎根一线13年,国家电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主任兼数据管理组组长谢邦鹏圆满完成迪士尼开园、护航C919大飞机首飞等多项急难险重任务,并作为亲历者见证了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区域的跨越式发展,这让他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和担当。
13年来,从清华校园到东方明珠,地点在变,但谢邦鹏报效祖国的奉献担当不变;13年来,从发明创造到管理变革,挑战在变,但心系人民的服务初心不变。
“三清博士”扎根一线开创多个国内“首个”
在国家电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一提起“谢博”二字,无人不知。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但就是这样一位“明星”职工,初入职场时,也曾有过挣扎。
作为一名“三清博士”(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大学就读),2008年,谢邦鹏毕业时,不少高薪、高福利的职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毅然选择来到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从一名一线工人做起。
从博士殿堂走进一线班组,谢邦鹏本来对自己的专业基础信心满满,可现实却浇下了一盆冷水。第一次到现场,他发现自己根本不懂设备操作、技术规程、作业流程,甚至听不懂师傅们的上海话,只能傻傻地旁观。
还有一次谢邦鹏跟随师傅参加故障抢修,他在开关柜内一根线一根线地检查,许久都没查出问题。“你听合开关有没有‘嗒’的声响,如果没有就是小继电器坏了。”这些现实让谢邦鹏深感受挫,但又深切认识到经验的重要性,“一勤天下无难事”,他决定一切从头学起。谢邦鹏脱下博士服,戴上安全帽,成为班里拧螺丝最多、接线头最快、看图纸最细、做笔记最多的人。仅仅用时三年,他从一名实习生成长为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班班长。
2015年,以谢邦鹏名字命名的 “谢邦鹏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他充分发挥创新带动作用,带领团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短短几年间,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创了多个国内 “首套、首次、首个”——国内首套用于配电线路的动态增容系统;国内首次利用移动箱变旁路法带电更换柱上变压器;国网首批试点建成的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等等。
现今,谢邦鹏团队拥有专利50多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20多篇、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
做电网守护者
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
2018年,国网公司首家能源服务中心——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成立,谢邦鹏是这个新团队的“领头羊”。岗位在变,但谢邦鹏心系人民的服务初心不变。
谢邦鹏作为国网上海电力服务社会“窗口”的一线工人,带领他的服务团队以满足百姓用电需求为己任,坚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
新冠肺炎在上海确诊病例刚超过3例,谢邦鹏就敏锐地意识到战“疫”打响,必须以医疗机构、防护生产企业的保障为前提。谢邦鹏带领团队主动对接曙光医院、周浦医院、航头社区卫生院等多家发热门诊医院,先后开展4轮次地毯式排查,全力协助院方解决设备隐患,确保供电安全平稳。
2月10日,在得知辖区内某医院老院区因应对疫情需要改建并进行增容供电的消息后,他立即上门对接,详细了解客户需求,在半天时间内就基本制定了周到的供电方案;2月12日用户提供用电申请后,他和工作人员当日完成核容、正式答复、完成出图,确保了一周内外线工程施工条件全部到位。
此外,为确保辖区内所有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用电无忧,他和团队仔细梳理、排摸了20多家病毒试剂盒、试纸、口罩等企业生产用能状况,逐一打电话确认保电供电需求。2月15日晚7点,他接到了紧急转产生产防护服企业——上海诚格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的求助电话,由于该公司需紧急投运新生产线,供电容量不够。谢邦鹏和客户经理马上赶到现场,迅速协调沟通扩容事宜。3个小时内完成现场勘察、新增设备交底和施工方案确定。工程期间,谢邦鹏和工作人员们根据现场情况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最终将原本6天的工期压缩到了3天,得到了厂家的高度肯定和感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