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6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本期“专家坐堂”通过典型案例增强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关心重视,提高广大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少年欺凌问题一直牵系着全社会的敏感神经,也是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这一规定打破了有些学校的“鸵鸟”行为,能及时发现欺凌现象并予以制止,防止次生伤害的发生。
而人民法院对于少年欺凌案件,则应贯彻双向保护原则,在对未成年被告人依法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同时,更要落实好对未成年被害人的特殊、优先保护。虽然很多时候实施伤害的也是未成年人,按理应减轻处罚,但考虑被害人亦是未成年人,法院依然应该从严执法,这样才能在有效维护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对其他欺凌者进行震慑警示。
随着法律的完善和执法的落实,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有明显回落的趋势。只要在依法治理的同时加大法治宣传,必然能逐渐将校园欺凌这颗“毒瘤”慢慢拔掉,还未成年人一个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