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谢钱钱
5月底的早晨,炽烈的阳光照射着已入夏的上海,让人心生躁意。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却远远地从嘉定桃李园实验学校飘来,消解了这份浮躁。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刘荣,驱车从7公里外的院里赶来,手中还提着一只神秘纸袋。
今年4月,一场名为“百校百讲献给党——上海法院青少年法治讲师团进校园”的活动拉开了帷幕。上海法院的40名优秀法官、法官助理讲师奔赴100多所中小学、职业学校和专门学校普法授课。刘荣就是上海法院青少年法治讲师团一员。如今,两个月过去了,本轮次活动已结课的他却又再度现身校园。 “有学生家长在朋友圈看到了其他学校组织的活动,他们建议孩子就读的学校请法治讲师给孩子普法教育,就有了这次‘加场’。”
近日,记者跟随法官的步伐,走进了三家法院的“讲师团”,看看他们跟这些或古灵精怪、或沉稳安静的同学们擦出了怎样的火花?而印象中有些“硬核”的普法活动何以引发师生家长如此热烈的欢迎?
互动:“模拟法庭”搬上讲堂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六年级一班的班长用粉笔板正地写下“普法进校园”几个大字。嬉闹声慢慢平息,孩子们回到位子上,伸着脖子看着讲台上的法官,满是好奇。此次,刘荣准备的授课主题为“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
刘荣轻轻打开神秘包裹,小心取出了一件法袍。“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法袍。”在授课一开始,刘荣介绍了法官的“标配”,同时丢出问题:为什么工作的时候要穿法袍?“其实这跟同学们穿校服一样,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你是学生”。
“如果你穿着校服到饭馆喝酒,其他人会阻拦你吗?”“——会”
“如果你穿着校服被别人欺负了有人会帮助你吗?”“——会”
才几分钟,孩子们的活泼天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没错,校服既代表了约束,也代表了保护……”一整堂课下来,孩子们慢慢放松,课堂结束后,还围着“法官老师”提问。
其实,刘荣此前并没有给学生授课的经验。为此,在开始授课前,他提前一周踩点,根据场地大小,思考如何有效互动;他还详细了解学生年龄水平、接受普法教育程度;也细心听取老师的建议调整授课侧重点。
嘉定法院民事审判庭的法官纪学鹏也是上海法院青少年法治讲师团的一员。身为两娃爸爸的他,对如何调动课堂氛围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在介绍“校园欺凌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例时,他会融合心理学和授课技巧,邀请同学走上讲台,扮演法官对校园欺凌案件进行“宣判”,最后,全体同学起立聆听判决。“这是此前在给小朋友做模拟法庭活动的时候,受到的启发”,将简易的“模拟法庭”搬到了课堂上。
考虑到不同年龄层的同学对法律了解程度不一,青浦法院民事审判庭的法官王媛媛和法官助理王婷特意准备了三套讲义。“针对小学生,我们策划了‘生活中的法律小知识’,通过多图介绍法律知识,通过‘压岁钱的归属问题’引发小朋友的思考”,王婷说道;针对中学生开展“生活中的人身伤害”教育;而对于接触网络社会较为深入的高中生,她们选择了“网络安全”这一主题。在课后,她们还给同学们分发了制作精美的法治宣讲手册。
“老人倒地我们应不应该去扶?”“给主播打赏充值的钱能要回来吗?”虹口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曹艳梅的课堂上,则是一派活泼踊跃的氛围。曹艳梅的授课主题为“‘法’润校园、‘典’护成长”,面对浩如烟海的条文规定,如何让孩子们有效理解?作为一位有着多次宣传讲座经验的法官,曹艳梅通过提出各种有趣活泼的案例,呈现有趣的图文视频,让课堂活跃起来,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讲授不同的贴近生活的条文,“好人条款”“好意同乘”“自甘风险”……“小法官们,你们怎么看?”
创新:法治课普及至校方、家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百校百讲献给党”活动听众不仅仅是学生,法治讲师们还将普法延伸到校方、家长。
每当虹口法院法官施月玲走进课堂时,总是能在前排看到一张张稚嫩好奇的笑脸,视线往后移,看到的则是一排排闷头记笔记的“学生”,他们是学校各个班级的班主任们。在普法课上,他们对法律规范有着更细致的需求。“施法官,怎么判断同学们是小打小闹还是校园欺凌啊?”“施法官,我们怎么做才能发现校园欺凌现象啊?”课后,这些好学的“学生”总是将她团团围住。
同样讲授“校园欺凌”主题的纪学鹏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校园欺凌有一个特点:被欺凌者往往不会主动报告欺凌事件的发生。”他表示,中小学生密切接触的主体有两个:家长和校方。因此,防治校园欺凌等类似事件,在鼓励受欺凌者向学校、家长报告的同时,也需要学校、家长接受普法培训,能够从同学的异常反应中主动关注、发现欺凌事件并提前介入。
曹艳梅在授课结束后也接到了一学校老师的电话:“曹法官,您今天讲‘自甘风险’后,我们班级居然接着就用到了这项规则。”老师哭笑不得地说道。原来曹艳梅在“‘法’润校园、‘典’护成长”授课中,给同学们讲授了校园生活中常遇到的“自甘风险”原则。孰料之后学校就发生了两个男生打羽毛球撞到的情况,老师反馈表示:学校也作了判断,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人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人承担侵权责任。“曹法官,这个道理我们学到了。”
据悉,虹口法院讲课结束后,院方也收到了家长和教务系统的良好反馈。一个包括授课法官、教育局工作人员、学校负责人员的工作群“拉”了起来,准备工作、实时调整、后续跟进等工作在三方之间协调搭建了起来。
延伸:普法之外的收获
在这段时间的授课中,不仅同学们有了收获,这40名优秀法官、法官助理对于普法和法官的职责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青浦区首场“百校百讲”活动对法官王媛媛来说是一个考验,因为她将要在现场微信直播中面对无数网友。讲课时长的控制、课堂互动等都需要仔细琢磨,王媛媛只得拿着预先做好的脚本在家里对着牙牙学语的宝宝不断熟练流程。
其实,这场授课的背后,源于王媛媛对涉未成年人人身伤害案件逐年增长现象的忧心。于是,她用以案说法的方式,献给同学们一场“法律盛宴”:法律是如何规定人身伤害的、责任是如何划分的、未成年人如何做好防范……首场授课结束后,她长舒了一口气:“虽然刚开始比较紧张,但是准备熟练后就不这么觉得了。”
施月玲将授课重点放在了“财物欺凌”上,除了普法以外,课堂上的她金句频出:“与其穿一套名牌,不如把自己打造成为名牌。”向同学们传递良好的消费价值观。面对表现良好的同学,她不吝夸奖,“你判断得真准确,都可以做小法官了呀!”
在一场授课活动后,几位同学们与施月玲坐在花园里交流,一位小姑娘脆生生地问:“你为什么做法官呀?”“虽然小姑娘仅初二,但已经订好了法学学习的目标,对于法律职业规划甚至都作了思考。”“我向来不发朋友圈,但是讲完第一堂课时我真的想记录下这一刻,我真的很感动,你能感受到,孩子们的世界是非常纯粹的。”施月玲由衷地感到欣慰。
“预防,或许是今后未成年人普法工作的重点。”纪学鹏感慨道,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多个主体参与,法官要做好普法工作,让学生知道怎么应对,让学校和家长知道怎么处理,各个部门也要切实承担起工作的职责。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在为孩子们普法的道路上,上海法院一直都在探索。5月31日下午,虹口法院联合区教育局举办主题为“与法同行,呵护成长”的“百校百讲”六一进校园活动,模拟庭审、法治小品、法治讲座,让孩子们收到一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嘉定法院、青浦法院还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和模拟法庭由法官带领中学生走进法院、参观法院、了解法院。今后,还有更多的普法教育活动在路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