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每逢高考,公安护考报道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近几年来,“考生临考前忘带身份证、准考证,警车火速取来”等新闻逐渐增多。
网友看到后也表示:“这些考生心真大,这样的事居然年年都有。”
一方面,这些新闻让我感到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真情实意。无论是开考前对考场周边交通和环境的预先规划,还是考试时对考场的严密安保,以及为考生开出的种种绿色通道,都像一份最好的“成年礼”,送给每年这批迎来人生中第一场重大考验的孩子们。
另一方面,我又为我们的警力屡屡被用在“高考忘带身份证、准考证”这类极度低级失误上而感到不平。
有的护考新闻,让我们觉得暖心,譬如送考路上,遇到难以预知的交通事故堵车,甚至在如今的特大都市,堵车越来越像阵雨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是每个考生都不愿意遇到,却有可能遇到的。此时,一辆“警用铁骑”飞驰而来,将考生载上,又风驰电掣将人送至考场,真像“神兵天降”,让人忍不住击节叫好。
但高考没带证件,又是另一码事了。因为与送考被堵路上相比,带不带证件,是完全可控,也无需置疑的。
如果说高考本身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态度与做事的恒心毅力,那从进入考场那一刻起,考生带没带必要的“入场券”,则是对其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公民最基本的考查。未来,假使其考上外省市大学,需要独自出门坐火车、飞机、入住酒店,都要用到身份证,没带的话又该如何是好?
试问,在高考考场上,题目做不出,还能呼唤民警来帮忙吗?那么高考证件没有带,又岂能形成“反正有民警兜底”的深层思维逻辑?
几年前,本报曾对公安机关接到的非警务类“110”报警做过重点报道。那种种奇葩的报警理由,许多都成了经典笑话段子,也体现出我们的警力都被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缘由浪费着。
而在护考的重要使命中,如果让笔者来选择一件“非警务类警情”,那么以未带证件为由寻求民警协助,当之无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