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在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华丽壮阔的城市天际线下,还有一片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崂三居民区。2年前,这里的“金融城原住民”们还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恼——没有独立厨卫、还需使用液化气钢瓶。此外,小区人车分流难,缺乏公共活动空间,都困扰着居民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在上海文明创建实事项目的推动下,崂三居民区在新区、街道的支持下,实现了“钢瓶清零”行动,更通过圆梦工程的实施,成功调动起居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大家自己主事、议事、办事、评事,齐心协力完成了小区“任意门”项目的建设,以此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今年,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市启动“圆梦新时代 为民办实事”活动,围绕“老、小、旧、远、文、明”6大类100个重点项目,涵盖基层民生需求497个,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的驱动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的支撑作用,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城市的磅礴力量。
175户“金融城原住民”实现“钢瓶清零”
陈四维是居住在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的一位普通居民。旁人乍一听,很容易以为她安家在“高大上”的金融城,但事实上,她居住的崂三小区是一座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非成套老小区。2019年时,小区都还有部分楼组没有独立厨卫,还有5个楼组175户居民在使用液化气钢瓶。
“我记得2019年的除夕,我的邻居在做年夜饭时,煤气没了,钢瓶要等到大年初二才送来。那一家人脸上的神情,我至今都无法忘怀。”陈四维说。
对此,身为陆家嘴街道崂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赵子正也印象深刻。“2019年我刚刚上任时,面对这样的场景也是十分震撼。这175户居民,有的还在为饭做到一半煤气突然中断而发愁;还在为除夕夜不能及时换上钢瓶而焦虑;还在以过往生活经验在日历本上标注下次换钢瓶的时间;还在为电视里常出现的钢瓶爆炸事件而忧心忡忡。”
赵子正表示,当时居民们的最大愿望,就是接通管道天然气的“最后一公里”,消除大规模使用钢瓶的安全隐患。事实上,早在2008年奥运会前后,浦东新区、街道针对这一类型的房屋统一进行了“非成套改造”,但这批房屋空间狭小、结构限制,厨房已无空间改造,仍为多户居民合用状态,通风条件并不理想。当时煤气公司谨慎起见,没有同意给这175户居民挂煤气表。就这样,虽然通了煤气管道,却并没有通气。因此,这也算是个老问题了。
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开展,让过去困扰群众多年的“堵心事”被逐一化解。文明创建实事项目的有效推进,成为社区工作者改善人居环境、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城市“塑形”的重要抓手。2019年12月底,小区175家住户全部用上了管道天然气,公共空间再也看不到一个钢瓶。
“经过这次的‘钢瓶清零’,我们居民看到了党员干部‘真心实意解民忧’务实的工作作风,享受到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便民惠民的喜悦。”陈四维说。她还表示,对百姓来说,“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已经融入到居民日常生活之中,“我身边很多邻居都积极参与到了美丽家园建设的热潮中,为我们小区的文明舒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为我圆梦”到“共同圆梦”
对于赵子正来说,“钢瓶清零”项目的成功落实,让他对习总书记说的“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有了更深刻领会。“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他表示,城乡社区既是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又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更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场所。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我们日益体会到:新时代下做好社区工作,不仅需要有为民办实事的真心,更需要有为民办好事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民惠民。”
赵子正又介绍了崂三小区的另一个实事项目——“任意门改造”。由于居民区的乳山路大门通道狭窄,有视角盲区,行人和非机动车在盲区位置容易发生碰撞,2018、2019年两年里就发生了3起碰撞事件。大家希望在门旁开一个供行人通行的通道,做到人车分流,同时再在小区里打造一个供大家休闲的小花园。
综合了居民们的各方意见后,居民区打算同时实现居民们的愿望。但是设想虽好,钱从哪里来?设计师在哪里?施工队在哪里?已经错过当年度街道的实事工程项目申报,如果要等街道财政资金,还得等上一年,可居民们已经等不起了。
赵子正介绍,最后居民区决定通过党建联建,运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形式来推进改造工作。首先,居民区想到了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由基金会牵头找来了华师大的设计师团队进行专业设计,用极低的公益价参与崂三小区自治花园的设计。设计师团队通过与居民的沟通协商,了解了居民对该区域的功能需求。
在一次召开听证会后,居委提出了一个集人行通道、自治花园、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社区微更新项目。这个项目也利用腾讯99公益日众筹平台,在向社会进行资金募集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社区内的居民自筹。“为此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很多未曾谋面的公益爱心人士也纷纷慷慨解囊献上爱心,有的老党员老同志多次捐赠,最终通过多方努力,这个项目共募集项目资金13万余元。”陈四维说。
赵子正说,现在居民区成立了专门的小区文明创建实事项目——金色守卫,由社区爱好绿植的居民志愿者、爱心志愿者、物业绿化养护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自我管理。居民区还与周边共建单位崂山小学签订了精神文明共建协议,这个小区花园成为了崂山小学的科普基地,每周五下午都有小朋友来参与“护花爱草”的各项活动。据悉,该项目获得了2020年浦东新区美丽家园建设实事项目一等奖。
“作为一名生活和工作在陆家嘴的普通群众,我切实感受到了我身边发生的很多变化:我们的小区更加漂亮舒适了,我们的城市更加文明有序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了。”陈四维说。她表示,当真正参与到社区精神文明创建中,才更近地体会到我们的党员干部真心真意解民忧。每一个成功案例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付出,在很多人眼里也许只看到了每一次的结果,却没有看到每一次过程的艰难。这攻坚克难的过程,才真正一点一滴暖到了百姓的心里。
汇聚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城市的磅礴力量
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圆梦新时代 为民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将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的驱动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的支撑作用,把开展实践活动与推进民心工程结合起来,与为基层减负、为群众解忧结合起来,着眼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围绕“老、小、旧、远、文、明”6大类100个重点项目,涵盖基层民生需求497个,将供需精准对接,带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切切实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城市的磅礴力量。
在6大类项目中,“老”包括“为老志愿服务、为老文化活动、为老医疗资源支持”3个类别“为老照相服务、助老智能手机教学、金婚老人婚礼仪式”等20种需求。“小”包括“适儿类活动、青年服务活动”2个类别“社区儿童游乐设施建设、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提供亲子活动资源”等19种需求。“旧”包括“小区旧改维护”1个类别“小区老旧设施维护、小区垃圾厢房改造、安装非机动车智能充电装置”等12种需求。“远”包括“远郊地区服务”1个类别“专业剧团下乡、市区医疗资源下乡”等10种需求。“文”包括“红色文化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其它文化活动” 3个类别“红色文化展演进社区、优化小区健身设施、组织文体比赛活动”等18种需求。“明”包括“礼遇先进典型、课程培训、文明风尚、志愿者队伍管理、便民服务”5个类别“关爱礼遇先进典型、心理健康咨询、文明养宠宣传、志愿者激励保障”等21种需求。
市文明办表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为民靠民、惠民育民,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大力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两提高,大力彰显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