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声音

市监局开展“6·18”网络监测行动

监测90余万家网络主体,发现涉嫌不合规线索117条

本文字数:931

  □见习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今年的  “6·18”促销季比以往来得更早一点,从5月24日开始至6月20日结束,交易规则更显复杂,预付、打折、满减、秒杀、拼购……各种促销方式层出不穷。记者昨日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为集中整治网络市场突出问题,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市市场监管局部署开展了针对“6·18”促销季的网络专项监测,总计监测本市网络主体902181家,发现涉嫌不合规线索117条,其中涉及违法广告占82.05%,不正当竞争占13.68%,商品经营资质信息异常占4.27%。

监测发现化妆品类产品在销售宣传时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普通化妆品却使用“皮肤解毒剂、抗炎舒敏”  “全面抗炎”“美白祛斑”等医疗用语宣传,涉嫌违反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标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

同时,本轮促销季监测对开展直播的重点商品进行了深入监测,发现绝大多数店铺的直播都能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介绍商品,但仍有极少数主播在直播时主观蓄意通过宣传“正在开展限时限量促销活动、活动即将结束、即将恢复原价”等虚假促销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下单,以达到提升交易量的目的。

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已及时把监测线索下发各区市场监管局,并指导开展调查核实,依法处置。

市市场监管局提示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时尽量选择自己熟知的诚信度高的网购平台,注意查看网站上所公示的各种亮证亮照标识。尽量选择正规的官方旗舰店,通过货比三家搞清商品真实信息,注意识别正规的网上促销打折行为和欺诈行为,不要盲目追求低价,因小失大。在实际交易中注意掌握店家的促销规则及隐藏的霸王条款,避免商家利用格式条款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消费者还应注意识别一些“临时上线”的某些网络购物渠道,注意防范缺乏第三方支付平台做保障的购物平台,一定要拒绝微信朋友圈中私下转账的个人间交易,这类交易存在较大消费安全隐患,而且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购物,消费者应注意保留交易中聊天记录、购物页面、促销宣传、支付凭证、快递单等,以便出现纠纷时及时有效维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综合;声音 A03 市监局开展“6·18”网络监测行动 2021-06-16 2 2021年06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