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吸毒人员子女是一个被毒品深深伤害的特殊群体,面对家庭破裂、亲情疏远、社会歧视,年幼的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帮扶。浦东新区区委政法委推进“青莲”计划,关爱服务这些“困境中的孩子”2496人次。而这也是浦东政法为民先锋行动的一个缩影。
记者日前从浦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之政法为民先锋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6月10日,浦东新区共形成220项为民办实事具体措施,已全部落实,建立长效机制145项、集中推出17条便民举措。
“青莲”计划守护
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
“有个孩子被扔在了街道办事处。”2019年1月,浦东航头镇禁毒办接到了一个来自虹口区某街道办的电话。原来这个被遗弃的孩子名叫晓阳(化名),他原本和父母居住在航头,2018年12月,晓阳的父母双双因为吸毒被强制戒毒,晓阳也被亲戚带回了虹口的家中暂时照顾。
然而,亲戚照顾了一段时间,不愿再管晓阳,便将年幼的晓阳遗弃在了街道办事处。
得知这一情况后,航头镇禁毒办立即将晓阳接回来,并安排居委会先行照顾晓阳。与此同时,多个相关部门一起为晓阳今后的生活研究长久之计。通过与晓阳父母所在的强制戒毒所沟通后,镇禁毒办了解到了一个政策,夫妻都被强戒,孩子没有监护人,可以对其中一方的强制措施进行变更。于是禁毒办立即收集整理了相关材料,通过规范的手续办理后,将晓阳的父亲戒毒措施变为了三年社区戒毒,晓阳也就此重新回到了父亲的庇护中。
而晓阳的监护问题能顺利解决,得益于《浦东新区关爱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行动方案(试行)》(简称“青莲”计划)。浦东新区对吸毒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组织开展监护责任情况评估,对于监护缺失的,区民政局及时干预介入,协调落实监护责任,依法指定监护责任人。全区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责任落实率达100%。
目前,浦东新区1486名目标对象均已纳入结对关爱活动,实现全覆盖。“青莲”计划开展以来,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协调解决4名区级重点关爱对象人员的实际困难。累计关爱服务2496人次,解决户籍问题1人,就学问题1人,为严重疾病、残疾人员落实医疗救助4人。
推出17条便民利民举措
据了解,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截至6月10日,浦东新区聚焦四大类重点任务,全区共形成220项为民办实事具体举措,已全部落实,建立长效机制145项,集中推出17条便民利民举措。
如,浦东新区法院深化移动微法院建设,创新开展跨境立案工作,3月24日成功完成首例跨境立案。浦东新区公安分局优化新举措,从原先办理新居住证所需15个工作日缩减至7个,实现“零材料”“零跑动”。浦东公证处开通“线上预审”小程序,提供“最多跑一次”公证服务,将办结时间由10个工作日缩减为3个工作日,提速2.3倍。
浦东新区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把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统筹起来,边梳理边核查边发现,边整改边总结边建制,已形成长效机制145项(含顽瘴痼疾整治长效机制47项),切实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对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难点问题,及时研究推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并固化推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