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3年前,徐汇区徐家汇街道乐山小区打响了综合治理的第一枪。3年来,乐山小区在社区治理中巧妙整合了地方文化、制度和技术等治理资源,成功打造了“有品质、有温度、有归属”的基层社会治理乐山模式,有效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近日,记者走进乐山小区,探究这一新时代打造“枫桥经验”城市版的典型样本。
乐山小区持续优化精准普惠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通过整合法官、律师、专职调解员、公证联络员等形成矛盾联合调处工作合力,“零距离”、“面对面”为居民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天团”增强了居民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把矛盾吸附和化解在基层一线,做到了“居委有力量,社区有变化,群众有感受。”
就在近日,乐山4村发生了一起房屋买卖纠纷,当事人原准备起诉至法院。经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并当场办理房屋交接手续。对于不宜调解,调解无望、判决效果更好的案件,牵手当事人与律师“一对一”,实现“无缝衔接”,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这也彰显了法治精神独特的意义。如今,“沙发、凳子、地锁来占位,为抢车位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的现象不见了,停车管理秩序井然。
此外,乐山小区高度重视社区治理的信息化建设,并依托“指挥、响应、处置”集约化的一体化平台,整合公安、城管、综治、应急等多方资源,统筹执法、管养、社会三方力量,以智能化促进社会治理增效、公共服务升级。
记者获悉,目前,乐山块区所有小区门口全部增装了人车分流道闸系统,在原计划安装204个道路监控的基础上,根据社区治理需求新增72个道路监控,替换老旧设备29个,总计安装道路视频305个,门禁监控217个、门禁主机206台,各小区全面启用门禁系统,机器设备的AI行为识别技术(算法)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垃圾堆积、沿街晾挂、游商经营、出店经营、违规广告、 (非)机动车违停、异常行为、人员聚集等行为事件的自动识别。
在此基础上,系统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则将信息自动推送给网格员、社区或执法人员,由相关人员对上述行为进行处置,从而实现自动指挥、自动监督、快速处置、联动共管、综合治理,达到社会治理精细化高效治理目的,盗窃类警情同比下降75%。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