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近日,由北京市公安局组织修订的《巡游出租车安全防范技术要求》系列标准开始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方网站上征求意见。系列标准涉及安防监控系统、车载定位终端技术要求、车载防劫防盗报警终端技术要求三个部分。定位终端应至少接入3路视频摄像头且拍摄角度固定,包含车前行车记录、车内录像、后备箱打开录像,车内录像要含音频。(6月20日《北京青年报》)
百家讲:
在出租车里安装音视频监控设备,是以公共安全为首要着眼点,以此要求乘客的隐私权做出让渡。不过,毕竟,出租车从严格意义上讲,属于准公共场所,既然安排了车载监控设备,就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由此涉及不特定众多乘客的个人隐私信息,难免会引起利益相关方的强烈关注。
如何管理监控设备所采集到的音频与视频信息,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因此,要架构起严格的信息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人与使用权限,防止随意调取,甚至利用个人隐私信息非法赢利。惟有做到有序规范,合理利用,才能实现科技向善,信息向善,数据向善。
在这项制度执行时,不妨采取人性化措施,譬如,在出租车内醒目位置张贴“车内有摄像头”的温馨提示语,不仅能保障乘客的知情权,也能有效避免乘客因不知情而造成尴尬。
当然,出租车属于公共交通工具范畴,乘客在乘坐时,要多些文明意识,少说不该说的话,做到衣着得体,文明出行,如此一来,也不会有什么个人隐私信息,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了。 ——吴睿鸫
“痰”:
“醉驾入刑”10年来,酒驾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有效遏制,但仍屡禁不止、屡屡抬头。据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统计,2020年,芜湖交警部门查处酒驾2317起、醉驾985起;今年1至3月,查处酒驾661起、醉驾245起。(6月20日《法治日报》)
百家讲:
在处罚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之下,居然还有人酒驾醉驾,到底是因为“酒桌文化”,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呢?一些人之所以被“酒桌文化”影响,以及容易心存侥幸,这并不是最终的原因,关键还是检查力度不够,以及平时缺乏相关的宣传教育,尤其是缺乏“酒驾醉驾成本”宣传。
一旦检查跳出 “今天查明天不查,一些路段查一些路段不查”,密集到了一定程度,覆盖面也不断扩大,形成高压态势,形成常态监管模式,同时工作也不只停留在检查上,不再局限于查到依法处理了事,而是深入地去把“酒驾醉驾成本”讲清楚,让人时时意识到酒驾醉驾的危害,意识到需要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和法律责任,还有人真的会那么在乎“酒桌文化”吗?
只有找出酒驾醉驾的根源,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在前头,在源头预防上做足“前半篇文章”,才不会为“后半篇文章”头痛。 ——贺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