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议

本文字数:1330

  □沈  栖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建设五个新城,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嘉定工业区就在嘉定新城的范围内。如何解决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等问题,市人大代表、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管理局局长娄庆梅关注调研多年。在2019年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她递交了一份《关于通过企业员工宿舍办理居住证的建议》。旋即,市房管局在回复称:建议办理结果为“解决采纳”。据日前《解放日报》报道:目前,嘉定工业区已有4家企业完成了宿舍的卫生、消防、技防等方面改建,通过项目验收,还有10家企业进入了验收程序。

原来,嘉定工业区有一批落户多年的民营企业,早年在建设厂区时,为方便外地员工上班生活,在厂区范围内建有员工宿舍。2013年《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出台后,工业地块上的员工宿舍不再被允许办理上海市居住证。其结果是:对企业而言,空置宿舍无法投入使用,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对外地员工而言,只能舍近求远,去厂区周边民宅租房,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和上下班劳累;更为不利的是,这些外地员工中不少是研发、营销人才,本科学历以上者居多,一俟办理居住证难,其中不免会有人“跳槽”。娄庆梅代表的建议切中肯綮,而政府有关部门的“解决采纳”也是适逢其时。

当前,所有城市竞争中,尤以招商引智大战最为激烈。“招商”是资本引入,可以扩大建设和运营的规模;而“引智”则是人才吸纳,可以提升企业和城市的品位。一些城市的“人才大战”甚至一度出现白热化倾向。比如,为抢夺博士生落户西安,政府要求企业专程赴火车站迎接;为抢夺北京高学历人才,天津一度实行“秒落户”新政;为筑巢引凤,不少新一线城市出台高薪、配房等举措。城市之间的有序竞争对促进各地经济发展是多赢的,因为它多少都会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倒逼城市提升管理水平。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城市倘要吸引且留住人才,高薪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解决居住问题。因为人才唯有“安居”才能“乐业”——全身心投入科技和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以学之专长实现人才的自身价值。设若“安居”都成问题,诸如难办居住证,除了给自己在上海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涉及子女教育等,分心分神,忧心忡忡,何以“乐业”?何以“敬业”?一旦有机会,“跳槽”便是必然的结局,企业痛失中坚,城市痛失良才。恰如嘉定工业区内的雷诺尔公司总经理所言:“企业宿舍能够办理居住证,增加了我们招工的吸引力,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自不待言,娄庆梅代表的建议无疑助推民营企业留住人才,这是她履职的自觉行为,理应点赞!我觉得这件事还有深层次的伦理值得褒扬,即:通过人大搭台,政府部门及时采纳良策,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彰显出行政政策为民营企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为政思路。据悉,经过房管局会同公安、规划等部门开展专题研究,上海市已印发《关于本市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和转化租赁住房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对经区里认定允许改建和转化,并经联合验收通过的项目,按规定进行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后,承租人(居住使用人)可按规定申领上海市居住证、办理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这一政策的实施,给民企吸纳留在人才带来了福音,也给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带来了活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议 2021-06-28 2 2021年06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