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贝
最近有一部正在热播的革命历史剧《啊,摇篮》,讲述了大时代背景下,女性革命工作者的感人故事。这部剧是以真实的事件进行的改编。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托儿所,托儿所所长丑子冈临危受命,带领一众革命工作者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保育事业,展现出了坚定又温暖的革命女性的魅力。
这部剧的主角不是冲锋在前线的战士,也不是隐秘战线的地下工作者,而是一群托儿所的保育员阿姨。他们的革命任务是保卫革命后代,让他们吃饱穿暖,健康成长。我也是在看了电视剧之后才知道了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在艰苦的环境中,幼儿园缺少各种物资,当时的医疗条件又很差,孩子众多,极容易出现交叉感染,多次爆发传染病。即使条件简陋,保育员们却从未有过怨言,在人手匮乏的情况下,即使工作量倍增,保育员们也是严格执行对患病孩子的隔离措施,并尽可能的保障孩子的卫生条件。在缺水的延安,为孩子挑水用流水洗手,用锅给孩子的物品消毒,用团结一致的努力创造了医学奇迹。
保育员们承担的是母亲和老师的双重责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按照上级的指示和要求,托儿所带领一百多名孩子告别延安,辗转踏上了三千里的征途,历时两年多,把所有的孩子全部安全带到目的地。一列长长的骡马队伍,每个骡子上驮着个扁担样的两个小筐子,孩子睡在小筐里,盖着棉被,马背上的摇篮由此而来。
对于那一代的革命者来说,在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持革命的动力是什么?丑子冈妈妈在剧中给了答案:自己这一代不一定是革命的受益者,甚至不一定能看到革命的胜利,但只要孩子们在,希望就在,革命者就有了为之奉献的目标,那就是给孩子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托儿所的保育员来说,一切为了孩子是她们的使命,也成了她们的信仰。
不止摇篮精神,更是延安精神。剧中的革命工作者用爱和无私的奉献托举起了革命的希望,实现了中央托儿所从无到有的跨越,奠定了保育事业发展的根基,由此锻造的摇篮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此外,从托儿所的一步步发展缩影可以看出当时的整个延安、整个中国红色血脉的成长历史,摇篮精神更是延安精神。这是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的真实写照,也应当是每个年轻人都应当铭记的革命精神。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