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琐议辈份称谓

本文字数:713

  彭友茂

现实生活中,家庭和家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表述上也有一定的辈份称谓。然而,时下,年轻人对辈份称谓有些生疏了,以至对长幼的称谓有些茫然。

谈到辈份的称谓,很多人对祖宗上三代即父亲、祖父、曾祖父十分熟悉,再往上数就不甚了了;对自己以下儿子、孙子、曾孙也十分熟悉,再往下数,曾孙的儿子怎么叫法,曾孙的儿子的儿子、曾孙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怎么叫法,则一头雾水。

“一头雾水”不要紧,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我们那儿的农村,在没必要也一时无法搞清楚“曾孙的儿子怎么叫法,曾孙的儿子的儿子、曾孙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怎么叫法”时,就戏谑地统称为滴答孙啦啦孙。

一直以来,没人对这种戏谑性的叫法给以关注、研究或评判是非,说出个子丑寅卯以正视听。由于这种称谓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它像路边的野草一样,年复一年,自生自灭。

我近期参加了我们姓氏家谱的编撰工作,通过对谱牒知识的恶补,猛然发现,流行坊间的“滴答孙啦啦孙”一说,虽属乡间俚语,带有胡俚戏的调侃味,可它并非毫无道理——并非完全不沾边不靠谱。

人们知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也就是以“我”为坐标原点,上序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序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kūn]孙,仍孙,云孙,耳孙。这样,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除了研究谱牒的人能知道上述十八代里的扁“曰”下边一个“弟”,不念“弟”而读“kūn,音坤”,其他人,十有八九读作弟弟的“弟”——遇到陌生字读半边,此乃白字先生们的“拿手好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琐议辈份称谓 2021-07-06 2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