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某高校在读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史某,大学尚未毕业,已经通过自己开发软件挣了300多万元,但这也将他送上了法院被告席。
日前,史某因开发运营了一款专为用户提供虚拟手机号码及验证码服务,并批量注册“得物”“合生通”“滴滴出行”等软件,在明知用户利用该软件骗取商家优惠福利后,仍积极提供支持,并从中牟利,被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提起公诉。经杨浦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院首次对这一罪名作出刑事处罚,判处史某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1万元。
“这软件赚钱太快,我根本停不下来……”
像大多数大学男生一样,法庭上的史某体格精瘦,留一头不起眼的平头发型。但露出的大片头皮,似乎标志着这名计算机专业男生多年来用脑过度;他眼睛不大,但精明有神,仿佛透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我起初只是在网上使用一些接码平台,然后自己学会了API技术教程,便开始批量使用。后来我发现很多人还是在PC端的浏览器上手动操作单个接码,我就做了一个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的‘聚码接码’ APP,没想到给自己挣了很多钱。”当被问及作案动机时,史某答。
随后,史某就不断花心思开发这个软件,完善界面、进行推广。发展到最后,他的软件每天至少会发送上万条验证码。
史某坦承:“我知道他们用‘聚码接码’软件来虚拟注册,对于他们具体做什么,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个软件帮我赚钱太快了,我被迷住了心窍,根本没意识到这是犯罪。”
“得物”等商家蒙受巨额损失
据检方指控,2020年起,被告人史某开发运营了“智码” (后更名为“聚码接码” “接码”)软件平台,并在明知用户通过该平台获取虚拟手机号码、验证码后批量注册“得物”“合生通”“滴滴出行”等网络APP用户账号、可能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为在该平台充值付费的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从中获利。
其中,夏某某(已判刑)等人通过上述接码软件平台提供的虚拟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利用某商场的新会员停车优惠活动,在“合生通”APP上注册虚假新用户身份,获取积分用以兑换免费停车时间,造成商场巨额停车费损失。
经查,2020年9月至今年1月,上述接码软件平台绑定的被告人史某控制的支付宝账户转入用户充值款共计300万余元。
法院:“薅羊毛”属网络黑灰产正在打击
杨浦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史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为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等帮助,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同时,对于检方和史某的辩护人提出的史某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认罚等情节,法院也予以考虑,依法对其从轻处罚。最终,被告人史某被判处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获刑6个月及罚金1万元。
本案主审法官孙斯汀说:“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2020年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非法开办、买卖电话卡、银行卡以及为违法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等行为。接码平台为用户提供验证码,隐藏真实身份逃避监管,绝非社会正常活动所需,属于网络‘黑灰产’,正是打击对象。本案被告人为牟利以身试法,最终受到了刑罚制裁,也为其他接码产业经营者敲响了警钟。”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应当合法获取商家的优惠福利。购买、使用非法接码软件‘薅羊毛’的行为涉嫌违法,甚至可能构成诈骗罪,切莫贪图小利,触碰法律的红线。”法官说。
法官还表示,作为电商平台,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改进技术、加强内部风险防控,对用户注册、身份验证、支付方式等关键环节加大审核力度,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保护企业财产和经营安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