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有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法律问题发生,律师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给出提示、提供服务。我们为读者采集律师对这些身边事的法律解析,让您不用出家门就可享受“律师服务”。
据《工人日报》报道,当下,高温酷暑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烦恼。在此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网红“清凉神器”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夏日宠儿。
近日,记者对时下流行的几款“清凉神器”进行调查采访,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夸大功效的问题。此外,一些“神器”还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购买需当心。
“消暑神器”花样翻新
7月8日,记者在某网络购物平台搜索“消暑神器” “清凉神器”等关键词,有各式各样的夏日网红产品映入眼帘。这些商品价格不等,有“一片不到两角钱”的“冰凉贴”,也有几十元钱一瓶的“清凉喷雾”,还有价格上百元的便携风扇、制冷杯等小家电产品。
在众多“神器”中,主打易携带、噪音低的小风扇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这类便携式风扇既有手持款,又有桌面款。目前,一些品牌还推出了“解放双手”的挂脖款。
也有一些用于皮肤的消暑产品,如降温冰贴、冷感湿巾、劲凉花露水等。部分商家在宣传时,称自己的产品加入了“清凉因子”。相关专家表示,这类产品的“清凉因子”大多包含薄荷脑成分,作用于皮肤,确实能够起到一定清凉爽肤的效果。
除了上述几类“消暑神器”外,商家针对夏季市场推出的产品仍在花样翻新。有特殊材料制成的“冷感毛巾”、冰坐垫、凉席,也有应对口罩闷热烦恼的“口罩爆珠”等。“清凉”的字眼,仿佛已成为夏日吸引消费者的制胜法宝。
实际功效难持久
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对记者表示,“消暑神器”虽然好用一时,却也是“治标不治本”。“‘冰凉贴’、劲凉花露水等刚用时确实会让人觉得凉爽,但效果不太持久,一会儿就不凉了。”上班族小婧告诉记者。
“口罩内捏两颗,清新空气,不闷不捂。”这是一款“强力口罩爆珠”的宣传语。据商家介绍,这类“口罩爆珠”只要在口罩内侧捏爆两颗,便可达到清新呼吸、有效防暑的效果。
引人注意的是,某品牌还为“口罩爆珠”打出了“口罩健康伴侣、应对病毒人传人”的宣传语。然而,这种小小的“爆珠”真的既能清凉消暑,同时还能预防病毒?
记者观察产品包装后发现,该“口罩爆珠”的成分中含有薄荷、广藿香这类药材的提取物。专家表示,从药物功效来说,薄荷、广藿香两味中药的确具有清热抑菌的作用,但常规用法是口服。
去年8月,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上的清凉口罩进行了评测。评测发现,含有薄荷的所谓清凉口罩,可以带来一定的清凉感,但持续时间不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罩闷热的问题,基本上是商家的一种噱头。
安全隐患需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一款“清凉喷雾”近日在各大社交媒体迅速走红,并得到不少带货主播的热情推广。销售页面显示,这种号称“一摇一喷”即可极速降温的喷雾应用的主要场合是夏日高温的汽车内部。
然而消防部门却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谨慎使用。据央视新闻报道,湖北恩施州消防部门对该类“清凉喷雾”进行了安全实验。结果显示,由于成分内含有丙烷、丁烷等易燃物质,该类喷雾在使用时如若遇到明火,则会迅速发生燃烧反应。因此,如果在使用这类喷雾后随即在车内吸烟,极易引发火灾,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吸入丁烷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李斌建议,消费者在夏季选购清凉产品时,不应盲目跟风购买,而应对产品的安全性、质量、实际功效等进行综合考量后,再进行理性消费。有关部门要强化市场监管,尤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红产品,要主动出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于佳鑫 杨召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