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他成功追回被盗珍贵文物1200余件,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的诺言。
他是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文物办民警方正。一件件被盗文物“回归故里”的背后,一次次与犯罪分子的博弈较量,记录着他的顽强拼搏与无悔担当。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2011年5月,方正从基层派出所遴选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专门从事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就在初来乍到一个月后的一个早晨,方正就接到当地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的报警,称他们进行田野文物检查时,在秦公1号大墓6号陵园发现一个盗洞。
陕西是文物大省,而宝鸡是陕西文物大市,境内有佛教圣地法门寺、雍城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点393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近年来,由于文物收藏市场日趋火爆,文物价格飙升,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倒卖文物犯罪活动猖獗。
雍城是秦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座都城,位于宝鸡市凤翔区城南,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其中秦公陵园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共有14座分陵园。
秦公1号大墓被盗后,公安部和陕西省公安厅先后将此案列为督办案件,省公安厅抽调精干警力组成联合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专案组对案发现场展开全面细致的勘查,在对盗洞的勘查中发现洞深已达19米,推断作案时间应当在20多天以前。综合分析盗洞口周边脚印等现场痕迹,初步确定这是一个5人以上的犯罪团伙。能够在方圆5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准确寻找到墓室,专案组判定嫌疑人对秦公陵园的布局极为熟悉,内外勾结作案的可能性较大,应当有本地人参与盗掘。但是,专案组通过DNA检验比对,却未比中犯罪嫌疑人,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就在专案组一筹莫展时,方正根据现场挤压式爆破形成的盗洞开展深入调查摸排,发现只有河南和山西籍盗墓分子有该技术手段,很快就为专案组确定了侦查方向。方正与同事将河南和山西籍犯罪嫌疑人作为重点,累计采集各类有价值数据上百万条,成功锁定嫌疑人张某。
兵贵神速,方正不敢怠慢,昼夜对信息分析研判,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4天5夜对涉案信息进行动态联查,方正最终发现与张某联系频繁的盗墓团伙其他成员及作案车辆等信息,以张某、姜某为首的盗掘古墓葬犯罪团伙浮现在专案组面前。随后,专案组根据方正提供的“路线图”按图索骥,先后在河南、浙江、陕西等地抓获盗墓团伙成员9名,查获嫌疑人自行绘制的秦公6号陵园区方位图及洛阳铲、探杆、炸药等一批作案工具。
为了揭开每一件文物失窃背后的谜团,让更多珍贵文物“回家”,方正始终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全身心投入打击文物犯罪战场。
2017年1月,方正在互联网上意外发现一名群主在QQ空间内发了大量的盗墓聊天内容、盗掘古墓葬工具和盗洞图片。
方正通过分析研判,确定群主真实姓名叫李某,并对这一线索进行“拓展”,很快就锁定该团伙其他成员韩某、柴某等人,发现该团伙昼伏夜出,在周原遗址盗掘古墓。掌握这一重要信息后,方正立即将研判结果报告上级部门。为了将团伙成员一网打尽,方正不畏严寒,在夜间对嫌疑人进行跟踪、蹲守,为收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成功抓获团伙成员12人,追缴涉案文物47件。
“智慧觅迹”屡破大案
2020年5月6日,方正通过深度分析研判,侦控排摸,扩线深挖,一举破获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梁鹿坪仰韶文化遗址被盗掘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破获文物案件9起,追缴涉案文物345件,其中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2件。这是方正依托“智慧觅迹”破获文物大案的一个缩影。
与狡猾多端、作案手段花样翻新的文物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必须做到技艺压人。方正在工作中注重信息积累,通过梳理本地、外地涉嫌文物犯罪高危人员,建立文物重点场所、从业人员、文物犯罪嫌疑人员数据库,不定期研判信息,发现线索及时侦控,实现由人到案、由案到人的深度“融合”,形成一套“智慧觅迹”的工作法。
2016年12月27日,宝鸡市陈仓区凤阁岭镇鸭下岭村村民张某某打电话报警,称其苹果园里发现有一处盗洞。宝鸡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经初步现场勘查发现,案发现场位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鸭下岭遗址核心区。专案组通过现场提取的生物检材入库进行DNA比对,发现一名叫强某的陈仓籍男子有作案嫌疑。
方正对犯罪嫌疑人强某的社会交往等有限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依靠“智慧觅迹”成功拓展出强某某、王某、刘某、王某某等人。
文物犯罪分子往往昼伏夜出,行踪飘忽不定。为了不打草惊蛇,方正先后三次赶赴陈仓区拓石镇,经过十多天艰苦侦查,逐渐摸清了13名犯罪嫌疑人确切位置。次日,方正不顾天气严寒,与专案组民警将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嫌疑人落网后,方正顾不上休息,又和战友投入案件讯问工作中。通过讯问,方正发现该案还有甘肃平凉籍男子赵某参与作案。方正连续奋战,连夜赶赴平凉将赵某抓获。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追缴涉案文物55件,成功破获“鸭下岭遗址被盗掘案”。
近年来,方正借助“智慧觅迹”,先后参与侦办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凤翔“6·4秦公一号大墓6号陵园被盗掘案”“1·16团伙系列盗掘古遗址、古墓葬案”,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周原遗址被盗掘案”“石鼓山遗址被盗掘案”“凤鸣禅寺石佛被盗案”“麟游皇家慈善寺佛头被盗案”等一批文物大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70余名,追缴涉案文物3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49件。
相关阅读>>>
全力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安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后世子孙文化自信的珍贵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物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连续打击战果显著
自去年8月31日以来,公安部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公安队伍教育整顿,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会同国家文物局部署开展新一轮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打击战果显著。在公安机关的持续严厉打击下,全国文物犯罪发案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来自公安部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的信息显示,2017年以来,公安部会同国家文物局连续4年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累计侦破文物案件7900余起,抓获犯罪分子8600余名。全国文物犯罪发案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降至近年以来的最低点,犯罪势头得到一定遏制。其中,去年8月31日至今年5月31日,新一轮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累计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177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44名,打掉犯罪团伙337个,累计追缴文物4.9万件。公安部先后6次发布A级通缉令,对62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展开全国通缉,截至目前已到案58名。
追缴文物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公安机关采取挂牌督办、领导包案、限期破案、定向追赃的工作机制,直接组织指挥各地持续开展破案攻坚,侦破了安徽淮南武王墩古墓葬被盗掘案,福建漳州“11·23”系列盗捞海底沉船文物案,“2004·12·13”四川省图书馆文物被盗案,陕西咸阳“1·16”系列盗掘古塔地宫、古墓葬案等一批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文物大案,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捍卫了国家文物安全。
福建漳州“11·23”系列盗捞海底沉船文物案,系近年来福建省公安机关侦破的最大一起盗捞水下文物案件。据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郭志良介绍,漳州警方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成功追缴了846件元代龙泉窑海捞瓷器,为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专项行动始终将追缴文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凌厉攻势下,一批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落网。全国公安机关全力顺线深挖,追查文物流向,累计追缴文物4.9万件。其中,四川侦破“2004·12·13”四川省图书馆文物被盗案,成功追回了被盗的名人书札《鱼雁集》和一级文物唐代佛经。一大批国宝平安归家,有力展现了公安机关坚决保卫国家文化遗产的决心,同时对补全历史研究证据链、完善我国古史叙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物犯罪日趋职业化智能化
据了解,当前重大文物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且职业化、智能化趋势明显,并向互联网蔓延。犯罪嫌疑人大都是惯犯累犯前科人员,有些是长期从事倒卖文物的文物贩子,专业化、职业化特征明显;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在网上交流古墓葬信息、购买作案工具,利用网络社交平台邀约结伙作案,在网上进行非法交易,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工作带来挑战。
从近年侦破的文物案件情况看,当前文物犯罪已形成地下黑色产业链。链条中,既有幕后出资的金主,探墓定穴的技术人员,盗掘犯罪的组织者,负责挖掘的苦力,也有帮助销赃的文物“掮客”,负责倒卖的文物贩子,专门走私文物出境或“洗白”回流入境的跨国跨境犯罪团伙,共同形成了“探、掘、盗、销、走私”的黑色产业链。
文物犯罪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给做好文物安全和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公安机关也在不断创新机制,提高打击犯罪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打击能力和水平,坚决做好保护文物工作。
构建打击防范整体格局
公安部与国家文物局在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安全防范工作等方面不断合作创新,为打击犯罪、追索文物提供了强力支撑,形成严打、严防、严管、严治的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整体格局。
在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方面,公安部与国家文物局不断健全完善“打击防范文物犯罪联合长效工作机制”,在情况通报、线索移交、文物鉴定等方面全面深化协作,成立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建成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采集被盗文物信息2700余条,发布信息560余条,为打击犯罪、追索文物提供了强力支撑。平台上线不久,就根据群众举报,成功追缴了安徽省博物馆1988年被盗的一级文物商代兽面纹青铜鬲。
在促进安全防范工作方面,公安部会同国家文物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文物博物馆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指导推动各地建立联动机制,健全责任体系,强化文博单位及周边治安防控。各地公安机关加强驻重点文保单位派出所、警务室建设,与文物部门开展联合巡逻,梳理排查安全隐患,补齐技防、人防、物防短板,织密文物安全防范体系。
在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下,犯罪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当前,文物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任重道远。据悉,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持续加大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力度,保持对盗窃、盗掘、倒卖、走私等文物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不断健全完善严防、严管、严打、严治的长效机制,以打开路、以打促防、多措并举、整体发力,向文物犯罪发起更猛烈攻势,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更大成效。(图文综合整理自《人民公安》杂志)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