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说起“一网通办”工作,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手机“随申办”上触手可及的各类应用以及背后程序员滴答滴答敲打键盘的画面,抑或是窗口工作人员规范高效的服务以及背后职能部门推动流程变革的决心。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上海公安推进一网通办的牵头任务,落在了法制民警的身上,朱茹海就是这个团队的带头人。他既是长期奋战在多个法制岗位上年轻的“老法师”,也是推动“一网通办”从能办向好办发展的“急先锋”。
从无到有的探索者
2017年底,上海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新成立七支队,当时主要职能是负责执法公开以及公安门户网站管理,此后它则成了上海公安“一网通办”改革的具体牵头部门,朱茹海是这个全新支队的第一任支队长。
对老百姓来说,“一网通办”意味着只要进一个网站门户,就能办成各种政务服务,而且最好能像网购一样方便。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一网通办”并非简单的事项整合汇聚、窗口集中办理,更需要推动理念、制度、作风等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
虽然一开始并不熟悉具体的公安政务服务业务,也不了解信息化技术,不可避免会碰到很多难题和不适应,但是工作历练形成的严谨务实的法治思维和工作作风,让朱茹海有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底气和信心。
事情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伴随着“一网通办”而来的是群众对政务服务的多方评价,特别是对线上办事的评价也越来越多。“线上办事虽然减少了跑动,但因为它是一种人机互动,少了窗口办事时面对面的实时沟通,容易让人感到冷漠。”去年初,上海公安针对市民需求量大面广的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和户籍证明,推出了“零跑动”“零材料”开具,随着网办量增多,“好差评”系统中常有群众毫不留情地给出差评:到底办没办成功,看不到该去问谁?
差评既是批评,更是前进的动力。朱茹海看到这些意见后,很快着手对系统进行优化,并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培训。此后,上海公安机关在办事页面中增加了很多温馨提示、派出所咨询电话等,对于审核不通过的办件,民警也会尽可能详细地载明理由或者主动电话联系指导补齐材料,努力让市民既体会到线上的速度,也能感受到服务的温度。
从有到优的追逐者
每天早晨7点多就进单位,平均每晚9点才下班回家,一直很拼的朱茹海说自己睡6个小时就已经很知足了。“累不累倒还好,相对于身体而言,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朱茹海强调人生价值观对自己的重要性,一旦认定这个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就不计辛劳前进。他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周围的人变得更好。推进“一网通办”,完全契合了他的人生价值观,让老百姓获得了实在的方便,每一条点赞的反馈都让他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
今年初,上海公安推出了一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叫做证件照片“一次采集、多次复用”。这背后,是朱茹海和他的团队经过长时间深入调研,针对群众办理证件业务需要重复拍照这样一个堵点问题采取的创新举措:通过搭建“统一照片库”,自动归集市民在办理证件业务时拍摄的头像照片,并且自动裁剪生成不同规格证件照片予以保存,市民后续随时调用。但他们的工作还远不止于此。照片归集的范围不够广,那就推动长三角“统一照片库”的建设和一体化应用;照片应用场景不丰富,那就推动照片库在其他政府部门业务场景拓展应用;照片调用的渠道比较单一,老年人不方便使用,那就推动窗口自助机开发上线照片复用功能,填补“数字鸿沟”。
“参与‘一网通办’工作3年多,很开心看到公安机关作为重要的职能部门助力上海在全国省级政务服务能力排名中跃升至第一。”这位同事眼中很“拼”的战士,将自己的面孔隐藏在一项又一项工作改革中,将自己的价值放在老百姓的满意维度上。使命责任担在肩,负重前行,本就是人生常态。这就是朱茹海的初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