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
父亲清清白白地走了。虽然没有值钱的东西,但一件“五五式”旧军装却永远留在了我心里。
这件旧军装已经泛白,领子也有点磨损,可咖啡色胶木纽扣上的“八一”字样仍清晰庄严。
母亲说这是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配发的。那时父亲是一杠一星的少尉军官。穿着笔挺的新式制服,佩带上金色的肩章,扎上武装带,父亲格外地神气魁梧。父亲还照了像寄给老家的奶奶和二姑。而奶奶也自豪无比,就连串门也要带上父亲的照片在邻居们面前显摆一番。一时父亲成了乡亲们最羡慕的人。后来“文化大革命”初期取消了军衔,改换了官兵一致清一色的草绿色军装,父亲就把这套军装压在了伴随他多年的小帆布箱底。几十年过去了,帆布箱已破烂不堪早被“处理”了。而这件“五五式”旧军装却成了我们家的一件“宝物”,一直保存着。
父亲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俭朴作风,当兵时总会把省下的军装和解放鞋寄回老家。有次搬家我帮母亲整理衣物,见这件旧军装还没有被寄回老家,就拎着对母亲说:“不要了吧!”而母亲一把“抢”了去,又叠得端端正正,收了起来。
上世纪70年代,社会上十分流行戴军帽穿军装。当时我读初中,班里有几个军人子弟。我自然也是从头到脚一身绿。平时几个军人子弟凑到一起互相闲聊的也就是父辈们的经历和职务高低的那些事儿。为了显示父亲的资历,我就趁父亲外出,骄傲而开心地穿上这件旧军装。父亲很魁梧,这件军装自然就不合我身。于是,我就多穿一件球衣,再把袖子向内挽到袖筒里。有次被母亲看到了,我借口说其它的衣服都洗了,没有衣服替换。尽管母亲有点疑惑,但还是被我蒙了过去。可是,有一次竟然没有逃过父亲那双雪亮的眼睛。他严肃地对我说:“这么大的衣服穿上像个啥,不是给你换有小号的军装了吗?”我不敢吭一声,连忙脱下了旧军装放进了父亲的帆布箱。不过,只要父亲带兵外出训练,我就立马趁机穿上这件旧军装。因为这件曾佩戴过军衔的旧军装比当时的草绿色军装要挺拔庄重。况且班里的几个美女同学也说我穿上这件旧军装挺括好看又神气。
三年后,我也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了当兵的梦想。临走那天,父亲教我打背包,还赠送给我印有“赠给中国人民解放军”金字的皮质针线包和一支钢笔,嘱咐我要发扬我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里好好学习,好好锻炼,不断进步!接过针线包、钢笔和笔记本,我不好意思地问父亲,能不能让我把那件旧军装也带上。
父亲注视着我虽然没有开口,但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分明透露出信任和欣慰的光泽。
从这天起我突然感到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也懂了许多。我穿好新发的绿军装,背上背包,轻抚着父亲的旧军装暗暗在想:我一定也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