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实习生 何卓贤
本报讯 一些不法分子将“薅羊毛”发展成一门“生财之道”,令平台严重受损,更影响了普通用户的合法权益。日前,记者从杨浦区人民检察院获悉,该院依法起诉了一批利用新经济业态漏洞进行诈骗案,多名在大型写字楼内上班的白领,因使用“薅羊毛”软件长期上班“免费停车”,最多“节省”停车费达2万元,被法院判决犯诈骗罪获刑。
2020年12月,杨浦区某商场经排摸发现,截至案发的一年时间中,有约120辆车经常出入商场停车库并使用积分抵扣的方式结算停车费,且车牌下绑定的手机号多达成百上千个,经初步估计仅2020年度,该商场的停车费直接损失就达37万余元。
商场立即报案,经审查,杨浦公安分局于2020年12月24日立案进行侦查。初步侦查发现涉案车辆的所有人中较大部分登记供职于该商场写字楼某公司。今年1月5日,民警至该公司将杨某某、夏某某等人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经初步审计,有多辆私家车在2019年至今年期间出入A商场停车场使用积分抵扣停车费金额高于等于5000元。
随后,警方通过侦查发现杨某某、夏某某等人均使用恶意软件“聚码接码”“接码”APP在“官方APP”内虚拟注册新用户以换取积分。检方表示,该系列案件中的被告人或嫌疑人均系办公地址位于某商场写字楼内的某公司员工,均利用该商场为新会员提供的赠送500积分可兑换免费停车一小时这一优惠政策,通过使用恶意接码软件的方式大量注册该商场新用户获得积分,并用该账号绑定自己的车辆,再用积分兑换免费停车时间,分别骗取停车费共计人民币5000元至20000元不等,从而实现在该商场上班期间免于支付停车费。
截至目前,杨浦检察院共受理杨浦公安分局移送审查起诉的该系列案件8件9人,均已以诈骗罪提起公诉,其中夏某某等4人被杨浦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决。
【检察官说法】
检察官表示, “薅羊毛”必须守法,恶意为之很有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犯罪。“此外, “薅羊毛”薅出“羊圈生态”,说明黑产链条已越做越大,显然需要法律、监管和技术的精准发力。无论是企业平台还是监管部门,都应积极作为。企业平台需要提高网络经营防范意识、加强审核力度、转化补贴方式、完善技术,尤其在制定优惠活动规则时应考虑周详,以免存在规则漏洞,一旦出现错误,应及时堵上漏洞。而相关监管部门除了从严打击外,还须加强源头管理,将打击矛头对准产业链上游的一些恶意注册工具平台,斩断源头,切实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在线经济市场秩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