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人:王先生
投诉时间:2021年7月
如今,市面上出现了所谓的情感咨询类业务,声称可以挽回前任、复合婚姻等,这些“服务”真的有效果吗?
最近,消费者王先生因和女朋友分手,心情非常失落,两个多月过去了依旧无法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严重影响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日子也过得浑浑噩噩。在情绪失落的日子里,他无意中发现一个公众号,声称可以帮助失恋的男女走出分手的痛苦并且有机会挽回感情,最快14天“见效”。病急乱投医的王先生联系了对方的销售人员,并把自己的情况告知了对方。
按照王先生的需求,销售人员为他推荐了辅导老师,并且安排了为期14天的课程,王先生支付3888元并签订了电子合同。在14天的辅导时间里,刚开始老师通过视频音频为王先生进行心理疏导,每天定时传授沟通挽回感情的技巧。但到了后面几天,对方就只通过微信发点资料敷衍了事。王先生根据对方教授的方法,与前女友联系,没想到前女友并未理会,从希望到失望,王先生更加失落与伤心。
王先生再次与辅导老师进行沟通,对方告知他普通的课程已经没有用了,要用进阶的课程才能有效果,课程收费需支付7000元,就可以进行点对点、人对人的辅导。王先生听后觉得对方不靠谱,想要及时止损并要求对方退款,却遭到拒绝。王先生认为对方有欺诈的嫌疑,于是向浦东新区消保委投诉,希望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记者连线
接到王先生的投诉后,浦东新区消保委工作人员与经营者取得了联系,告知投诉事由。经营者表示王先生的辅导课已经上完,他们按照合同执行并未违约。经营者还表示,普通的课程可能对王先生效果一般,考虑到王先生的实际情况,愿意酌情退几十元的“材料费”。对此,王先生表示不能接受,准备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对于有心理疏导需求的消费者,消保委建议,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或咨询师,如果消费者遇到情感咨询被骗,要及时收集证据,包括签订的服务合同或者相关条款以及网站宣传的截图、与分析师情感导师的聊天记录以及转账付款记录等,果断寻求法律帮助及时挽回损失。
◆律师说法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玮律师分析认为,经营者为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咨询服务并不违法违规,但如经营者未按照双方约定提供服务,或者提供的服务未达到经营者承诺的,则经营者构成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违约责任。
“就消费者王先生的遭遇而言,经营者是否构成违约,则应视双方之间的合同如何约定以及经营者有无承诺相关服务与培训课程的效果。”金玮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金玮律师坦言,当前,人们对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但是,面对恋爱挫折、婚姻动荡、离婚率攀升等问题,一部分人产生了困惑与忧虑,因此出现了一些情感、婚姻家庭类的咨询与辅导机构,为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求助者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人们解除各种困扰。但是,这类机构往往良莠不齐,部分从业人员未经过规范化培训,行业也缺乏统一的从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咨询服务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同时,社会上还有个别非法机构单纯以赢利为目的,也在开展该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不仅培训效果差,还可能对服务对象产生误导和危害。
此外,金玮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有相关情感类咨询服务需求,应选择正规的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或咨询师,如遭遇欺诈,应及时收集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合同、付款凭证、经营者对于服务方式与效果等所作出的承诺等证据,并果断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记者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