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法治报通讯员 王擅文
因一时贪念,担任珠宝顾问的贾询(化名)受同事聊天启发,用不值钱的莫桑钻换走了自己公司的7颗真钻,最大的竟有6克拉,总价值超过560万元。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贾询涉嫌职务侵占案提起公诉。近日,法院审理后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
网上定制莫桑钻 调包公司真钻
2010年,毕业于江苏省一知名高校的贾询应聘进入某知名珠宝品牌担任珠宝顾问,而后他又跳槽进入一家欧洲邮轮公司,开始了在跨国邮轮上介绍、销售珠宝的工作。2019年,他再次跳槽进入另一家著名珠宝品牌,依旧担任珠宝顾问一职,同时也成为公司对外展出小组的成员,偶尔需要与同事一起出差去外地参加展览,进行珠宝展示。
此前邮轮公司的工作经历,令贾询习惯了富豪般的奢侈生活,但他的工资却远远不够担负其需求和欲望,于是他开始办理各大银行的信用卡。逐渐欠款金额累加变多,工资无力偿还,他就索性“以卡还卡”,最后一共办理了28张银行卡,其中近十张是信用卡,过上了入不敷出的生活。
一次与同事闲聊,讨论起皓石与天然钻石特别相似,其中一名同事无意提及一句:“有一种叫莫桑钻的人工钻石和天然钻石极为相似,要是用一颗相同克拉数的莫桑钻把天然钻石调包,连我也不一定能发现得了。”贾询仿佛发现了一条“致富之路”,把这番话记在了心里,动起了歪心思。之后,他开始自学莫桑石的相关知识,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了解个透彻,接下来,他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贾询先在店里观察好准备调包的“目标”钻石,记录下它的相关信息和克拉数,然后通过淘宝店家定制一颗一摸一样的莫桑钻“替代品”,最后将钻石与莫桑钻两者调换,名贵的真钻就“神不知鬼不觉”来到他手中。
7颗真钻到手随即辞职
贾询向淘宝店家提供了一串以CIA开头的编码,定制了一颗1.5克拉的圆形白色莫桑钻,那串编码正是他计划调包的真钻的编码。收到莫桑钻后,他用公司配发的显微镜看了一下,有一些微小的瑕疵,但用肉眼几乎无法分辨,足以以假乱真。于是他利用数日后一次外出展览的准备时间,独自一人来到钻石的储藏室,将两者进行调包。
2020年4月,他在网上找了一家二手奢侈品回收公司,将这颗价值11万余元的钻石以93888元的价格倒卖了出去。他还了一部分的信用卡欠款,但仍有剩余的没有还完。
到了月底,贾询故技重施,又下单购买了一颗6克拉、一颗5克拉、一颗3克拉、一颗5.3克拉以及两颗2.2克拉的莫桑钻,以同样的手法将钻石与刻着CIA腰码的“冒牌货”做了个对调,前前后后几个月的时间,贾询就调包了这7颗钻石,市场价格高达500万元。
7颗钻石到手,贾询当机立断向公司提出离职,待在家中守着剩下的6颗钻石,盘算着什么时候再卖一颗。到了2020年11月,他离职的珠宝公司内经理岗位发生调动,新来的经理要按照惯例进行珠宝盘点和交接,才意外发现有数颗钻石的GIA证书不见了,随即又发现相对应的钻石也被人调包,调包所用的高仿钻石从外观、规格、编码等信息上看与真品极为接近,经鉴定后公司立即报警。
警方很快将目标锁定于入职7个月,于6月离职的贾询身上,经对贾询网购记录的查询,发现他曾多次在网店定制购买高仿钻石,经与广东、广西两地核实贾询购买、加工的高仿钻石的相关信息,确认他购买加工的7颗高仿钻石规格和珠宝公司被盗钻石完全相同。2020年12月30日,警方开展行动,贾询在上海市松江区一小区住宅内被抓获。
到案后,贾询起初对盗窃公司钻石的行为百般抵赖,但在铁证面前,他最终交代了犯罪事实,而剩下的6颗钻石也在他的衣帽间内被找到。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定,贾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经专业机构估值,认定7颗钻石总价高达560余万元,属于数额巨大,其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